农村种田的节气农谚有什么

在农村,农民种田是根据节气来的,所以流传下来了许多有关种田的节气农谚 。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农村种田节气农谚 , 希望大家喜欢 。
农村种田节气农谚精选1)春分有雨家家忙 。
2)清明昨天寒食节 。
3) 清明谷雨两逢,浸种耕田莫迟延 。
4)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
5) 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
6)芒种芒种,样样要种 。
【农村种田的节气农谚有什么】
 7) 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甲 。
8) 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
9) 彭祖八百 , 忘不了种田植麦 。
10)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
农村种田的经典农谚1) 不懂二十四节气,白把种子撒下地 。
2)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
3) 立春一日,百草回春 。
4) 春(立春)打六九头 。
5) 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
6) 打雷惊蛰前,四十五日不见天 。
7) 惊蛰前打雷 , 四十五天云不开 。
8)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
9) 春分有雨家家忙 。
10) 清明昨天寒食节 。
11) 清明谷雨两逢,浸种耕田莫迟延 。
12)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
13) 谷雨栽早秧,节气正相当 。
14)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 。
15) 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甲 。
16) 百业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
17) 彭祖八百,忘不了种田植麦 。
18) 白米饭好吃田难种 。
19) 地是宝 , 牛是宝 , 粪是宝,没有三宝农民活不了 。
20) 种地有三壮,人壮,地壮,牲畜壮 。
21) 农人三不哄:一不哄牲口,二不哄地皮,三不哄功夫 。
22) 丢掉土地没吃喝 。种田种田,越种越甜 。田家自有乐 。
23) 种田无命 , 节气抓定 。
24) 死节气,活办法 。
25) 打铁看火色,种田抢季节 。
26) 春差日子夏差时,百般宜早不宜迟 。
27) 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 。
28) 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
29) 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 。
30) 夏至未过,水袋未破 。
31) 夏至雨点值千金 。
32)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
33) 知了叫 , 割早稻;知了飞,堆草堆 。
34)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
35) 过了寒露无生田 。
种田与节气类民间谚语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3.清明忙种粟 , 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 , 小满雀来全;
4.芒种大家乐 , 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 , 大暑在伏天;
5.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谷子,秋分无生田;
6.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
7.大雪交冬月 , 冬至不行船;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黄河流域)
8.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9.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10.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 , 大暑三伏天;
11.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收割,秋分无生田;
12.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
13.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三九天 , 大寒就过年 。(辽宁)
14.立春阳气转,雨水落无断;惊蛰雷打声打声 , 春分雨水干;
15.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 , 小满打麦子;
16.芒种万物播 , 夏至做黄梅;小暑耘收忙,大暑是伏天;
17.立秋收早秋,处暑雨似金;白露白迷迷,秋分秋秀齐;
18.寒露育青秋,霜降一齐倒;立冬下麦子,小雪农家闲;
19.大雪罱河泥,立冬河封严;小寒办年货 , 大寒过新年 。(江苏)
20.上半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是八、二十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有差不过一、二天 。
猜你喜欢:
1. 白露农谚 白露农谚集锦
2. 小寒谚语农谚
3. 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大全
4. 有关节气的农谚
5. 关于小寒的谚语
6. 24节气农业谚语大全
阿都乡位于宣威市东北部,距市中心84公里 。1986年被曲靖市列为贫困乡 , 1995年被省 *** 列为扶贫攻坚乡,2001年被列为云南省20个最边远的民族特困乡之一 。全乡辖谷兴、阿都、姜棚、同兴、施都、合庆、梨树、增坪、银厂、发吉、大佐、荣胜等12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发吉村为民族村;辖60个村民小组、171个自然村 。居住着汉、彝、回、水、壮、白六个民族 。有国土面积125.66平方公里,耕地62491.41亩 。2006年 , 被曲靖市委、市 *** 命名为“曲靖市平安乡镇”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 :阿都乡行政区类别 :乡所属地区 :宣威市下辖地区 :12个村民委员会电话区号 :0874邮政区码 :655425地理位置 :宣威市东北部面积 :125.66平方公里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火车站 :宣威站车牌代码 :云·D概况,沿革,产值,设施,经济,蚕桑,生态,效益,人口,教育,概况阿都乡位于宣威市东北部 。面积140.5平方千米,人口3.98万人(2006年) 。辖8个行政村 。乡 *** 驻梨树 。沿革阿都,彝语地名,原名阿都戛,阿都是人名 , 戛是上边 , 含义为彝族土官阿都家住的垭口 。1990年12月,乡 *** 搬迁梨树仍沿用至今 。1949年前属宝山区(新二区)备木乡,1950年至1957年属文兴区 , 辖:阿都、同兴、合庆、施都、梨树、增坪、银厂、大佐、荣胜、谷兴10个乡(一说为:1950年属八区-格宜区,1953年划归十三区)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后 , 属十三区联社,成立阿都、增坪两个公社 。1961年属文兴区 。1963年1月由文兴区分出成立阿都区 。1966年至1969年属宣威县,为阿都区 , 1970年至1984年属宣威县 。为阿都公社 。1985年至1987年属宣威县,为阿都区 。1987年属宣威县 , 为阿都乡;1988年1月,阿都划出原银厂乡建文大队改为建文行政村归乐丰乡管辖,同时从同兴村分出部分增设姜棚村 。1994年至今属宣威市,为阿都乡 。1997年,面积140.5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辖谷兴、同兴、阿都、姜棚、合庆、施都、梨树、增坪、银厂、发吉、大佐、荣胜12个行政村 。2006年 , 辖梨树、谷兴、阿都、姜棚、同兴、施都、合庆、增坪、银厂、发吉、大佐、荣胜12个行政村 。[邮编]655425 [2008年代码]530381208:~201梨树村 ~202谷兴村 ~203阿都村 ~204姜棚村 ~208增坪村 ~209银厂村 ~211大佐村 ~212荣胜村 [2006年代码]530381208: ~201梨树村 ~202谷兴村 ~203阿都村 ~204姜棚村 ~205同兴村 ~206施都村 ~207合庆村 ~208增坪村 ~209银厂村 ~210发吉村 ~211大佐村 ~212荣胜村产值阿都乡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2007年全乡经济总收入8574.2万元,增长23.35% , 农民人均纯收入1405元,同比增长31.6% 。全年财政收入1433万元,增长13.55% 。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烤菸种植面积4575亩 , 产值750万元,较上年增7.6% 。种植蚕桑6709亩,总产值460万元;种植生姜1200亩,总产值432万元 。肥猪出栏4.42万头 , 畜牧业产值4560.5万元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增收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设施针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 乡党委 *** 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各类项目支持,积极整合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期间共投资874.6万元建成格—阿弹石公路11.2公里,新修村组公路36.6公里,实现全乡12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通车,自然村通车率上升到74.9%;电网改造4762户 ,电改率达52.4%;投入资金63万元解决了4200人饮水困难 。投入860万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3个村完小点全部实现排危;投入350万元完善水务、畜牧、卫生、司法等站所建设,新建了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90万元,年均增844万元 。其中2007年完成1321万元,比2002年增加853万元 。影响地方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得到缓解 ,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共投资2000余万元修通公路238公里,其中弹石公路11.228公里,共有12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通车,自然村通车率达54.9%;实施电网改造4762户 , 农户电改率达52.4%;共建管引工程38640米,大小水池216个 , 小水窖1287个,总容量48300方,自来水饮用率29.9%,全乡65%的民众解决了吃水难问题,3569亩耕地实现农田水利化;投入860万元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3个村完小点全部实现排危;6个手机通讯台确保了干部民众信息沟通;宽频网接通丰富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 。阿都乡经济乡党委 *** 紧紧围绕“14436”发展思路(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科技稳乡、教育兴乡、生态立乡、产业强乡四大战略,突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作风建设、项目落实四个重点 , 培育魔芋、竹子、矿产三个后续产业,发展烤菸、蚕桑、生姜、畜牧、核桃、劳务六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 狠抓农业科技措施推广,稳步推进粮食、烤菸、畜牧等传统生产,加快发展蚕桑、生姜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林果、矿产等新兴产业 。年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6万亩,推广玉米四配样板、马铃薯双垄高墒样板5000亩;烤菸统一种植“红大”品种4500亩;实施退耕还林10110亩 , 配套种植蚕桑6140亩;扶持发展养猪专业户533户,建有一类生猪养殖小区1个、二类生猪养殖小区3个、仔猪扩繁场1个、养牛小区1个、养羊小区1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2847人,劳务收入突破2500万元 。实现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7369万元,“十五”以来年均增速1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2元,年均增150元;粮食总产实现产量1321.4万公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万元,年均增速15% 。阿都乡1992年在同兴村试种蚕桑100亩,发展到8个村委会6140亩,年产蚕茧已达66.7吨,加工销售1—4公斤 “同兴牌”蚕丝被4000余床,纯手工制作的蚕丝被纯天然 , 原生态,绿色环保,质优价廉 , 柔软舒适,供不应求 。清朝搭棚看姜而得名的“姜棚小黄姜”共种植1200亩,年产生姜1800吨,加工销售的姜丝、姜片、姜粉等礼品姜肉质细嫩,色泽清黄,丝少微甜 , 是健胃调脾、辛辣芳香、口味纯正、回味无穷的人间美食,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咳、发汗解表、排毒利水之药用功效 。蚕桑阿都乡具有“蚕桑之乡”,2007年实现蚕桑产业产值65万元,蚕桑产业已成为该 阿都乡阿都乡乡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该乡属省列20个边远民族特困乡之一,种桑已有13年历史 。近年来,该乡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在11个村发展蚕桑业 , 走“公司+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2003年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04年成立蚕桑产业协会 , 2005年投资40万元成立“宣威市阿都乡同兴村蚕桑发展有限公司”,注册“同兴”牌蚕丝被商标 。争取上级支持,把蚕桑种植纳入退耕还林范围,让桑农享受政策补助;聘请专家巡回作技术指导,派技术人员到曲靖学习蚕桑种植、养殖和蚕丝被加工技术;采取村委会统一收购蚕丝,手工加工蚕丝被出售 。该产业投资少、风险孝效益高,亩产效益3000余元 , 手工加工的“同兴”牌蚕丝被品牌响亮,供不应求,桑园面积从2003的500亩发展到2004年的3530亩,产蚕丝被600余床,产值近50万元,户均3500元,2005年产蚕茧7500公斤,收购蚕丝4500公斤,加工蚕丝被800余床,产值比2004年增15万元, 2007年全乡桑园面积力争突破1万亩,到2010年,蚕桑总产值达到2500万元 , 人均突破600元 。生态宣威市阿都乡始终坚持“科技兴乡、生态立乡”发展战略,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3.02%提高到32.2%,该乡恶劣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阿都乡边远偏僻,自然生态环境比较恶化,2002年全乡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02% 。该乡不断强化林政执法和森林管护,借助退耕还林机遇,切实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三个结合,认真实施天保工程、河堤治理和组织乡村干部进行义务植树,大干生态工程建设 。共实施退耕还林10110亩,扶持发展蚕桑、板栗、藤梨、核桃等经济林果10700亩,其它造林面积14500亩 。全乡的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3.02%上升到32.2% 。效益“十五”期间,阿都乡把生态建设列为地方发展的重中之重 , 大力实施“生态阿都乡阿都乡立乡”战略,确定了“山顶戴帽子 , 山腰系带子、山脚穿鞋子”的生态发展思路 , 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 共实施退耕还林10110亩,其它工程造林12500亩,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3.02%上升到32.2%,同时扶持发展蚕桑、板栗、藤莉、核桃等经济林果56300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结合 。境内储藏的煤、铜、铁、锰等矿产资源仍未合理开发利用,没有任何工业污染 , 境内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山在变清,水在变绿 。人口全乡有农户9223户,40022人,其中农业人口36926人,占总人口的92.2%;男性19981人,占总人口的54.4%;女性16731人,占总人口的45.6%;少数民族人口2279人,占总人口的6.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17人;乡党委 *** 严格落实计画生育、少生奖励的人口政策 , 认真落实“三为主”,切实推进“三结合” ,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和完善计画生育利益导向新机制 , 积极引导民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各项计画生育目标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民众生育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2007年,1400平方米的卫生院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 , 投入30万元购置了12张病床及其它医疗设施;2007年12个村级卫生室建成,标志著全乡初级卫生保健网路基本形成 。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14人,其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8人 , 医师职称4人;有乡村医生34人 。民众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以上,门诊及住院减免补偿金额已突破50万元 。医疗环境得到改善 , 民众切实得到实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不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教育全乡有中学1所,建筑面积9052平方米 , 其中危房4376平方米;有24个教学班,在阿都乡校学生1710人 , 毛入学率99%,辍学率2%以下;教职工88人 。有国小40所,其中村完小13所,村小点27所;建筑面积19524平方米,D级危房5648平方米;有1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79人;教职工17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0.2%以下,2005年实现国小六年级集中办学 。近年来,乡党委 *** 把教育列为三大工作重点之一,大力实施“教育兴乡”战略,坚持以质量为基?。?以发展为中心,向管理要质量,以改革促发展 , 以发展求知识 , 以局部带整体的教育工作思路;把好教书和育人两个着力点,以培养“六有”现代人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突破口;坚持科研兴校、学习强校、文化立校的办学道路,切实强化以排危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最佳化和教学管理 。达到“十五”期间年均排危1000平方米以上,中学年均增生100人,国小年均增生200人,使全乡中考上线人数和升学率从2002年的11人、13.6%上升到2007年的158人、47.2% 。阿都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