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与伴奏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与伴奏

文章插图
20世纪20-40年代 , 是我国音乐创作转型的重要阶段 , 也是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作品形式引入中国的重要时期 。中国作曲家们将这种西方音乐体裁与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在一起 , 创造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新的艺术歌曲形式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自产生近百年来 , 以其所独有的古典文化特色 , 成为最具中国传统风格的歌曲形式 , 更是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歌曲体裁 。在中国风格艺术歌曲较为匮乏的今天 ,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 , 对于声乐教学与演唱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 诗词文赋是古代文化的伟大结晶 , 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 , 一相传 , 为中国文学留下丰硕的成果 。文学和艺术自中国古代开始就已经相提并论了 , 因此在中国艺术歌曲诞生之初 , 文学的代表――古典诗词便与艺术之精华――音乐结伴同行了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大多以诗词为蓝本 , 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 。其中以古典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尤为突出 , 这样的歌曲数量较多 , 其歌词严谨、典雅 , 形象生动、内涵深刻 , 耐人寻味 ,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 。近现代作曲家在根据古诗词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 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中国诗词所特有的神韵 , 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 , 在音乐如何体现诗词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
二、声乐教学中发挥古诗词声乐作品的作用
(一)加强理论研究
中国古诗词教学应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进行 。我国几千年的音乐历史 , 历代音乐家都曾对民族声乐艺术作过理论总结 , 如战国时期的《乐论?师乙篇》《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论著 , 不仅精辟地论述了歌唱中的咬字、呼吸、发声、润腔等技巧 , 而且详细地规范了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 , 鲜明地体现了民族声乐的审美意识 , 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 。将这些典籍中有关声乐艺术的理论进行精选 , 并从现代声乐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 加以系统整理 , 从而为古诗词教学夯实丰厚的理论基础 。
(二)建立教材体系
编写教材《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及辅助教材《中国古诗词歌曲萃选》 , 包括简谱、五线谱对照的声乐演唱谱与钢琴伴奏谱 。教材中对每首古诗词歌曲的教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文学赏析(作者简述、创作背景、文学风格、诗境与艺境、白话体译文);(2)歌曲的音乐本体分析(曲式结构、调式风格、旋法特征、钢琴的背景与歌唱);(3)古曲演唱提示(基本音乐情绪、重要的吐字归韵、有特点的行腔、声音色彩的把握) 。
(三)调整课程设置
为声乐专业所有学生开设学科基础课程“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 。掌握古诗词歌曲的一般知识以及能够演唱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歌曲应成为声乐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 。同时 , 为那些立志研究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中国古诗词歌曲教学与研究” , 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上课程的教学都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 切实按纲实施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有系统和针对性的选用中国古诗词歌曲 , 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族声乐审美趣味的理解 , 提高传统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 , 而且有利于有效解决学生气息、语言、音色塑造、风格把握等技术问题 。
(四)加强技法传授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创作的一开始就体现出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一体性 。演唱与伴奏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 , 共同完成对艺术歌曲的完美表达 。钢琴伴奏上的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钢琴伴奏上注重营造诗词的意境 , 常采用采用富有民族色彩的音乐织体 , 强有力地烘托和渲染歌唱声部 , 刻画和补充音乐形象 , 充分、有效的发挥了钢琴伴奏的艺术功能 。演唱者与伴奏者呈现一幅“和与度”的古画 。例如-唐 , 李商隐词;许树坚\刘小明曲. 在声乐教学和演唱时 , 需要有极高的演唱技巧 , 同时在气质上要有了无颓唐痕迹 , 通过与伴奏织体的细微变化、融合贯通 , 达到了诗词意境 , 向人们展示出艺术与人生的觉悟 , 凸现生命价值.从这意义上看 , 演唱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是一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文本 , 它还向人们展示了创作者的心路历程 , 并昭示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层面.演唱、演奏古诗词还符合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伴奏编配、清晰的意象 , 是一个极有意义的探索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