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

1929年春天,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上,一位衣衫金翠辉煌,头戴珍珠抹额的优雅女士,正在声情并茂地用英文进行演说 。
她高调的装扮,流利的口才,诚挚的感情,深深征服了在场的观众 。
这个光彩夺目的女子,正是民国才女吕碧城 。
在她身上,有太多和“第一”有关的标签: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权运动提倡者,中国第一位女校长 。
这一连串耀眼的成就,即便放在百年后的今天,也令很多人望尘莫及 。
【民国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但透过悠长岁月回望,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依旧是她终身未嫁,小姑独处的经历 。
孤独,似乎成了吕碧城身上无法回避,贯穿一生的关键词 。

民国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

文章插图
经得起风雨,在孤独中绽放
吕碧城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世家,母亲能诗能文,父亲任山西学政,后来辞官回家,潜心教育儿女 。在父亲的栽培下,年幼的吕碧城很快显露出了过人的天分 。她五岁作诗,七岁作画,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夜雨谈兵,春风说剑”这样浑厚有力的诗句 。能够舞文弄墨的才女并不少见,但像吕碧城这样下笔矫健,意气凌云的却是凤毛麟角 。文字藏着一个人的胸襟和命运:这个女孩的身上,没有脂粉之气,却有林下之风 。
民国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

文章插图
她的世界,断然不会只禁锢在这青瓦白墙的闺阁之中 。十二岁时,吕碧城平静的生活被划上了句点 。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 。家中没有男丁,觊觎财产的族人闻风而至,甚至不惜将吕碧城的母亲软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句话拿来形容吕碧城当时的处境,再贴切不过 。亲人们的因利反目让人齿冷,更雪上加霜的是,两年前就已经和吕碧城定亲的同乡汪家,见她家颓势败,也趁机提出退婚 。
失去了父亲的荫庇,又被未来的夫家抛弃 。年少的吕碧城茕茕独立,既留不住过往,也看不到未来 。成长有时是很漫长的事,有时却只在一瞬间,接连的打击让吕碧城迅速成熟起来 。
她压抑住心中的悲愤,四处联络父亲的朋友寻求援助,最终救出了母亲 。风雨来袭的时候,她孤立无援,却竭力成为亲人的依靠 。纷乱过后,吕碧城和母亲投靠到塘沽舅舅家,一住就是六七年 。二十岁时,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吕碧城向舅舅提出去天津求学的愿望,却遭到了责骂:“一个女孩,不寻个好人家嫁了,抛头露面算怎么回事?”少年气盛,她不告而别,连夜奔往火车站 。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小女孩赤手空拳出去闯荡,其结局不是碰壁就是毁灭 。吕碧城却闯出了第三种结局,火车上她结识了天津一家旅馆的老板娘,在她的帮助下有了落脚之处 。安顿下来后,她立即写信在《大公报》工作的朋友求助,信寄到后意外被报社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信纸上遒劲有力的书法和大气磅礴的行文瞬间征服了他 。
民国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

文章插图
大公报在当时是引领时代的进步期刊,英敛之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敢于冲破藩篱又才华横溢的女孩,正是报社渴求的人才 。
他立刻上门,邀请吕碧城来报社做编辑 。加入报社的吕碧城如鱼得水,她自身的经历和娴熟的文笔相得益彰,汇成一篇篇倡导女子解放的文章 。
这些开阔激昂的文字,精准地戳中了时代的痛点,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吕碧城很快声名远播 。
民国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

文章插图
耐得住寂寞,在孤独中坚守
凭着一支利笔,吕碧城蜚声京津两地,时人用“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形象地描述了这一盛景 。不久后,袁世凯准备兴办北洋女子公学,便找来风头正劲的吕碧城担任教习 。两年后,吕碧城因为能力出众被任命为校长 。
此时,吕碧城只有二十三岁 。人生刚刚起步,却早早将美貌,才华,名气,地位这些世人艳羡的东西尽数收编 。这样得天独厚的女子,身边自然不乏仰慕者,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 。两人之间,还上演过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 。吕碧城和革命家秋瑾一度曾为挚友 。秋瑾被杀害后,有人翻出她们互通的书信,企图以同党的名义逮捕吕碧城 。
民国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