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 我也像龙应台笔下的儿子安德烈焦躁 , 孩子气 , 任性 , 我有过无不及 , 当我学会站在父母的位置思考 , 去感受到父母对我那份深深的宠爱时父母却已日渐老去 , 在生命的长河上将与我渐行渐远直至生死两隔 。时间
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 , 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 , 物走星移 。我亲爱的父亲和母亲满怀期待目送着我在成长路上行走 , 蹒跚学步到稳步单车 , 咿呀学语到出口成章 , 黄发垂髫到青丝及腰……我愿时光是个善良的人 , 让我有生之年能让父母幸福 , 我愿时光是个魔术师 , 能抚平父母脸上的皱纹让白发变乌丝 , 我愿时光能慢一些 。
无论过去多少年我依旧会记得大雨滂沱的那个夜晚母亲撑着伞来接我 , 漆黑的夜幕里 , 滴答的雨声里 , 母亲微凉的手牵着我往家的方向走去 。多少年后依旧记得父亲厚实的手牵着我肉嘟嘟的小手走在傍晚的田埂 , 夕阳把我们一大一小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我站在记忆的这端看着往事里的片段 , 目送着母亲牵着长发微湿的我穿过雨幕消失在黑夜中 , 目送着父亲带着小小的我在夕阳下越走越远消失在地平线那边……
《亲爱的安德烈》主要内容 赏析 感悟主要内容:
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 。在信中 , 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 , 二分黑色幽默 , 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 , 二分知性怀疑” 。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
通过此书 , 龙应台跟孩子分享了自己成长的南部小渔村 , 叙述了贫穷而缺乏养分的环境 , 让她学到对弱势的同理心与悲悯;叙述了安德烈如何捍卫自己喜欢的摇滚乐 , 喜欢** , 并且如何从60年代的嬉皮文化中 , 叛逆出一种值得深思的价值 。
在叙述这一对母子在面对该为台湾队、中国队、德国队加油时 , 拉扯出关于国族认同的辩证;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 , 对于理性 , 对于文明正义 , 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 , 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 。通过两种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磨合 , 增强了两代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 , 从而在“代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
赏析:
在这本书信集中 , 儿子是初生牛犊 ,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 文笔尖锐 , 时而正经 , 时而戏谑 , 甚至语不惊人死不休 , 他坦率的话语着实把严肃、认真的母亲吓了一大跳 。面对青春叛逆的儿子 , 龙应台首先接纳了他的认识 , 然后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他进行具体话语的探讨 。话语中蕴涵着慧智、平等、尊重的思想和人文关怀 。
感悟: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 , 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 , 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
扩展资料:
《亲爱的安德烈》的主题思想:
《亲爱的安德烈》包含着多重“复调” 。作为观念冲撞的展示 , 它的第一重是母亲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对话——细读开去可感受到 , 这有往有来大致对称的文本 , 既展示了对话的可能 , 又证实了对话的虚妄 , 也就是对话之间的各自孤立——在母亲寻求沟通的努力之下 , 更加彰显出思想统一的不可能 。第二重 , 是读者来信与母子俩通信之间的“复调” 。
正是从读者来信中 , 可以读到一种观念的交锋 , 既是对龙应台单一话语立场的一种挑战、对于大男孩安德烈有待完成的思想观念的一种修正 , 也是对书中人物置身的这个斑斓而多义的当代文化语境 , 做了一个粗略而鲜明的写真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亲爱的安德烈
- 史进的人物赏析
- 简爱经典句子赏析10句以上
- 求鲁迅作品生命之路赏析
- 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赏析.
- 己亥杂诗赏析是什么
- 七夕翻译及赏析
- 李白侠客行全诗赏析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翻译及赏析
- 破阵子辛弃疾名句赏析
- 望岳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