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 )


孩子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 , 中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所描述的对象都具有鲜明的形象 。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 , 利用课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再现形象 , 能使学生如临其境 , 受到感染 , 拨动情感之弦 。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 , 有滋有味 。
展示形象的方法很多 , 有实物演示 , 出示动静态的画面 。如《敬畏自然》一课中 , 出示各种自然界宏伟壮观的景象 , 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 , 让学生们对于自然能够肃然起敬 , 同时意识到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的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 , 音乐渲染 , 创设情境等也是常用的方法 。现仅以课堂中引入音乐以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为例 。
我们知道 , 音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 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绪 , 使之产生共鸣 。如《海燕》的教学 , 在初读第二段内容时 , 即作者在表现海燕与狂风巨浪搏斗的情景 。为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情感 , 我挑选了《国际歌》 , 进行低音播放 。同时师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 共同创设一种师生学习的场景 。在雄壮激昂的歌声中 , 我饱含深情地对孩子们说:“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 让我们闭上眼睛 , 想想这些革命的勇士与反动统治斗争的激励场面!”我们不难想到 。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 , 会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 , 不知不觉地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
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 还要求教师饱含真情 , 教师要以自已的生命激活学生的生命 , 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 感悟学生的“学生文化” , 要让学生受感动 , 教师必须先感动 。这样 ,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描绘、表情、动作才能恰如其分地打动学生 , 采用的各种激情方法才能产生成为有效地教育资源 , 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
5、“以学定教” , 将语文阅读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 。
阅读一篇课文 , 一读就懂 , 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 , 繁难的内容学生读不懂 , 便会有疑问 , 也就形成了解决矛盾的需求 。而解决矛盾的策略就是将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认知、生活方法、生活情感等背景中去 , 激发他们把作为生活主体实践能力的听、说、读、写与作文(语文教学重点内容的听、说、读、写)相融合 , 把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成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 在生活中学习 , 在学习中生活 。如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 , 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描写母亲那几句朴素而有深刻意义的句子 。即:“我母亲管束我最严 , 她是慈母兼任慈父 。 , 母亲听了五叔的骚扰话 , 表现出的刚气 ,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等 。”所以我让学生广泛联系实际 , 结合自己父母在家的表现 , 父母赚钱养育自己的辛苦 , 等等 。这样 , 孩子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做背景 , 所以课堂上 , 气氛热烈 , 各抒己见 , 纷纷阐述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最终 , 学生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 , 都要心中有明确的目标 , 并且要有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 。另外 , 孩子们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 。
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 , “以学定教” , 学生将始终处于一种和谐、愉快的状态之中 , 心旷神怡 , 兴趣盎然 。这种“高峰”体验 , 结果是学生的潜在自由得以充分地显现 , 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 语文的真正价值也得以实现 。
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 是体现其主体性的重要保证 。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 但仅仅有此一点是不够的 , 还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 这样才能经常有成功的体验 。积极主动性也才能长久保持 。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的 , 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 , 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 , 语文能力就需不断培养 。
1 以读为本 , 读中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