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哪些工艺品

佛山的工艺品有南海刺绣、佛山剪纸、石湾陶瓷、香云纱、佛山木版年画、石湾公仔、香云纱 。
1、南海刺绣:广东的南海刺绣为粤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闻名全国 , 成为著名的粤绣发源地之一 。据传 , 南海刺绣源于南海一名工精艺绝的刺绣女子 , 人们都称她为南海刺绣神姑 。现在南海刺绣已成为广东佛山的一大著名的品牌 。
2、佛山剪纸是广东佛山的传统工艺品 , 有着悠久的历史 , 在宋代已有流传 , 盛于明清两代 , 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 , 结构雄伟奔放 , 用色夸张富丽 , 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 , 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 ,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由于制作方法的差异 , 大致可分为纯色剪纸 , 铜衬料、例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几种 。
3、石湾陶瓷是广东佛山的工艺品 ,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 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 被称之为“石湾公仔” 。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 。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 , 釉色浑厚斑斓 , 造型生动传神 。在技法上 , 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 , 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 。
佛山民间艺术有哪些?佛山民间艺术 , 各具特色 , 通过剪、刻、扑、塑、扎、铸、绘、粘等工艺技法 , 制作出剪纸、扎作、彩灯、秋色(又称“秋景”、“秋宵”、“出秋色”、“出秋景”等)、陶艺、灰塑(包括纸扑、雕塑、雕刻、粘砌、铸塑等)、木版年画、书画等数十种艺术品 。佛山的民间艺术 , 以其具有乡土气息而深受群众喜爱 。
佛山剪纸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艺术 , 源于宋代 , 盛于明清时期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佛山剪纸原以剪为主 , 后改用刀刻 。多用于节日喜庆及日常的窗花、刺绣雕刻图样、商标、礼品、装饰等 。佛山剪纸种类繁多 , 按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铜凿、纸写、银写、木刻套印、染刻、纯色等大类 。利用本地特产之色纸、铜箔等 , 施以剪、刻、凿等技法 , 使佛山剪纸形式多样 , 装饰性强 。纯色剪纸构图严谨 , 线条纤巧、秀逸流畅;衬色、写色剪纸色彩强烈、金碧辉煌;铜凿剪纸珠光闪闪 , 鲜明艳丽 , 别具一格 。佛山剪纸既继承保留传统艺术精华 , 又富有时代生活气息 , 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 。其作品入选多届全国美术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 , 还经常选送国外展出 。
佛山秋色可分为秋色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 。民间有将秋色的种类按秋色艺术的表演形式 , 把以玲珑剔透的秋色灯出现于秋色赛会的 , 称为“灯色” , 把观之为花车彩架 , 以男扮女装表演故事者 , 称为“车色” , 把以骏马代步 , 扮演英雄故事者 , 称为“马色” , 以水为意境的各种舞蹈 , 如舞龙、采莲船、陆地行舟、旱地扒龙船等等称之为“水色” , 以“飘”或“挑”的高空技艺扮演故事的 , 称之为“飘色” , 出秋色时用竹竿挑起色架游行 , 称为“挑色” , 以步行化装表演杂剧、活剧者 , 称之为“地色” , 以反映自然景物或社会生活的各种秋色工艺品 , 如蔬果、鱼类、食品、花卉树木、器皿、石山、人物等像生艺术品谓之“景色” 。又因佛山民间习惯把一出戏称为一套戏 , 故石湾居民把化装表演戏剧称为“地套” 。民间秋色艺人却惯用秋色艺术品的工艺特点和艺术表演形式加以区分 , 把秋色分为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十大类 。
佛山木版年画源远流长 。据《广东文物》描述:“前门刻有神荼郁垒 , 高与檐齐” , 证明在汉代时的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贴门神的习俗 。佛-山木版年画生产以清乾隆、嘉庆至抗日战争前为盛 。佛山木版年画是民间艺人、工匠创作并通过雕版、套色印刷(有部分再加手工绘制加工)而成的版画 , 分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 。内容主要包括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 , 用于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等 。体现了农耕社会普罗大众祈求驱邪纳福的愿望 , 属于地方民俗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佛山木版年画的主要价值有:一、它是地方民俗事象中的文化载体 。二、宗教文化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它是体现佛山传统工艺技术的民间文化 。四、它是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自觉 。五、它是佛山历史文化本源中的根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