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具有什么特性

幼儿园里区角活动中的材料特性具有可操作性、引导性、层次性和丰富性 。为了促进幼儿的自身发展和思维创造力 , 提供材料 , 让幼儿自己动手 , 实际操作 。
一、可操作性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具有什么特性】材料提供的大部分是属于半成品 , 在老师的带领下 , 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将半成品做成一个完整的成品 。
二、引导性
引导性与可操作性紧密相连 , 半成品的摆放明确了材料的操作范围和创造程度 , 也就是引导幼儿将半成品制成成品 。
三、层次性
1、同一年龄阶段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能力不同 , 孩子所对应的需求不同 。在区角活动里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 让孩子根据自身需要去选择相应的材料 。
四、丰富性
1、材料的多样性:可以让孩子在各种材料的相互作用中 , 发挥想象力 , 提高思维创造能力 , 理解事物多样性 , 不断认识世界 。
2、数量的充足性:提供足够数量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自由选择需要 。
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 ,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 , 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园还应该配合家长正确引导幼儿的学习习惯、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 促进幼儿心智同步成长 。

幼儿园区域材料的特点1、自主性
区域活动一般采用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 , 注重让幼儿自选、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 , 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 , 不论是主题的确定、玩具的选择、玩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自然的进行 。
2、教育性
区域活动虽然有其自主性 , 但它也不是幼儿完全自由自在、不受控制的活动区域 , 它有其鲜明的教育性 , 但这种教育性比较隐蔽 , 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操作上 , 对区域规则的遵守上 , 以及在与伙伴们的相互交往中产生积极的体验 , 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 , 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 , 实现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 。
3、实践性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区域活动 , 都要通过幼儿的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它的教育性 。区域活动是非常具体的活动 , 有角色、有动作、有语言、有玩具材料 , 幼儿在活动中只有身体力行 , 实际练习才能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 。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 , 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 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 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 。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 , 逐步进行有组织的作业 , 如语言、手工、音乐等 , 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各国对幼儿园定义中非常明确游戏是幼儿园里幼儿教育与生活的最主要内容 。如英国对幼儿园解释为“用实物教学、玩具、游戏及发展幼儿智力的学校” , 德文解释为“尚未进学校的游戏学校 。”
另外 , 幼儿园一年中举行的重要活动还有:幼儿园的入学典礼、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运动会、圣诞节、元旦、结业典礼等 。
二 ,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区域活动材料具备哪些特征 一、把握年龄特点 , 拓展幼儿兴趣 在班级区域活动中 , 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 , 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 , 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 。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使材料具有教育价值 , 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 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 , 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 , 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 , 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 。只有材料越丰富 , 形式更多样 ,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才会变得积极主动 。二、明确材料蕴涵 , 凸显教育价值 首先 , 应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教师应明确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引发什么样的活动 , 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就是说 , 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 , 而必须与具体目标相联系 , 并能保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其次 , 在材料的旁边应放置图书和其他资料 。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上图像或文字 , 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 , 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 。如在区域中提供简单的操作图 , 或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画页张贴在墙壁上 , 都能增加幼儿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 , 从而更易完成操作活动 。再次 , 可以利用材料强调某个学习领域 。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为突出某个学习领域的工具 。例如在科学区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 , 包括有趣的多棱镜、会变的颜色、磁铁、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生活区”添置剪刀、针线等多种生活、劳动工具 , 让幼儿学习穿针、缝线等基本生活实用技能 。三、提供组合材料 , 创新操作方式 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 , 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 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所用 。对幼儿来说 , 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 , 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 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材料 , 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 。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 , 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 , 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 , 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 , 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承上启下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 , 促进幼儿将新旧经验相连 , 从而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四、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孩子自己选择材料 , 决定用材料做什么 , 能极大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 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 。因此 , 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 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 。幼儿可以根据需要 , 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看(书、画报)去获得有关的信息 , 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得所需的材料 。在此过程中 , 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而且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获得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