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翻译

翻译是:保天下 , 就算是匹夫这样的贱民也是有责任的 。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 , 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句话说明了民族的存亡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这就是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的由来 。作者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 , 本名顾绛 , 字宁人 , 人称亭林先生 , 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 。
顾氏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 。其对此书的价值很是自信 , 自言“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该书影响深远 , 确如潘耒在《日知录序》中评价 , “先生非一世之人 , 此书非一世之书” 。其中不少名言警句 , 传诵千古 , 如“礼义廉耻 , 是谓四维” , 如“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 , 与有责焉耳矣” , “国家兴亡 , 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 , 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士庶 。这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 。
本句出自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日知录》 , 对后世影响巨大 。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 , 是顾炎武“稽古有得 , 随时札记 , 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以明道、救世为宗旨 , 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 , 遍布经世、警世内涵 。
《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 , 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与赏析 【原文】
保天下①者 , 匹夫②之贱 , 与有责焉耳矣 。
【出处】
《日知录·正始》 , 作者顾炎武 ,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
【注释】
①天下:指国家 。②匹夫:普通百姓 。
【译文】
对国家的兴盛与衰亡的大事 , 每一个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
【赏析与启迪】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这是在近代中国 , 每当外敌入侵、民族危急的时候 , 鼓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民族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而斗争激奋人心的口号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都应该为社会的和谐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而不应为了一己私利 , 无视国家、民族的利益 。
“风声雨声读书声 ,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 事事关心 。”读书人不能只顾埋头读书 , 而是要以天下为己任 , 知大体 , 识大局 , 多关心国家大事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 , 应该发挥未来主人翁的精神 , 努力学习 , 把握时代的节奏 , 做到视野开阔、与时俱进 , 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如果抱着逃避退缩、漠不关心的消极态度 , 无疑失去了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 , 也无益于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翻译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思是保卫国家 , 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出自《日知录》:“是故知保天下 , 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 , 其君其臣 , 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 , 对后世影响巨大 。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 , 是顾炎武“稽古有得 , 随时札记 , 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以明道、救世为宗旨 , 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 , 遍布经世、警世内涵 。
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但是天下的兴亡 , 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
出处: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有亡国 , 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易姓改号 ,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 而至于率兽食人 , 人将相食 , 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 , 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 ,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亡国”是指改朝换代 , 换个王帝 , 国号 。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 , 统治者虐害人民 , 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 , 是天下将灭亡 。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 , 但是天下的兴亡 , 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