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缺乏稳定性:幼儿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突出外部特征及当时的个性情绪、兴趣所支配,并且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下去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
2、持续时间短: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至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大约能达到12分钟 。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时不到一两分钟,家长可以尽可能选择能引起他们足够兴趣的,或者在某一方面有显著特点的观察对象 。
3、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3岁幼儿在观察图形时,其眼球运动的轨迹是杂乱的,4至5岁幼儿的眼动轨迹越来越符合图形的轮廓,也就是说,幼儿在观察物体时尚缺乏系统性 。同时,幼儿观察时往往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缺乏概括性 。
试述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一)幼儿观察力的特征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比较持久的高级知觉过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认识过程 。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尤其重要 。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С.Л.Рубинштейн)等将儿童的观察分为比拟的解释阶段、感知属性与外部联系推理解释阶段和内部联系的推理解释阶段 。
1.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在观察的过程中儿童需要在观察对象中去注意什么,寻找什么,让观察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有研究者(姚平子,1985)对3~6岁儿童进行研究,要求他们分别在图片中找出相同的图形、图形中的缺少部分、两张大致相同的图片中的细微差异、及在图中找出物体 。结果发现,儿童的观察准确性随年龄提高而稳步增加 。研究认为,3岁儿童的观察已经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水平低;4~5岁明显提高;6岁时就能够按活动任务进行活动了 。
2.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的精确性是指在观察过程中,根据观察目的对观察对象细节部分观察的程度 。学前儿童的观察比较模糊,可能是注意无法长时间集中和稳定的原因 。通常他们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轮廓就提出结论,不再深入 。随年龄增长,儿童对事物的观察更加仔细、精确,50%以上的6岁儿童在观察精确性的测验中几乎完全正确 。
3.观察的持续性
观察的持续性是指观察过程中稳定观察所保持的时间长短 。学前儿童的观察常常不能持久,容易转移注意对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注意的持续时间会随之增加 。到6岁时,儿童在活动中的观察持续时间有显著的增长 。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男生的持续性明显低于同龄女孩,到大班以后男女生的持续性明显提高,男女不存在显著差别 。
4.观察的逻辑性
观察的逻辑性是指针对观察过程来说,从事物的表象发现其相互关系的能力 。学前儿童不善于从整个事物中发现内在联系,但是他们具有探索的意识,自觉按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个人的对象逻辑 。对3~9岁儿童的研究(DeMarie-Dreblow & Miller,1998;Midder,et al.,1986;Woody-Ramsey & Milloer,1988)发现,年龄最小的儿童根本没有考虑图画之间的关系;5岁的儿童有时考虑图画间的关系;到6、7岁时能采用一定的策略,但成绩没有明显提高;到小学中期,处理图画的成绩明显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观察事物能力、注意稳定性逐渐提高,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也随着增长 。
(二)幼儿观察力的发展理论
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 。我国心理研究工作者(姚平子,1987)根据观察的有意性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发展提出了“四阶段说” 。第一阶段(3岁):不能接受所给予的观察任务,不随意性起主要作用;第二阶段(4~5岁):能接受任务,主动进行观察,但深刻性、坚持性差;第三阶段(5~6岁):接受任务以后,开始能坚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第四阶段(6岁):接受任务以后能不断分解目标,能坚持长时间反复观察 。
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如下:
一、缺乏稳定性
1、幼儿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容易受到身边事物的突出外部特征及当时的个性情绪、兴趣所支配,并且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下去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
2、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观察目标,任务描述得越具体,孩子观察的目的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 。
二、持续时间短
1、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会有所延长,6岁时大约能达到12分钟 。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时不到一两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