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的诗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王之涣写于《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诗句 。其完整诗句为“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 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不顾边塞士兵的生死 , 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 。
关于《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 , 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 悲壮苍凉 , 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 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 这种哀怨不消沉 , 而是壮烈广阔 。
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 , 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 , 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 , 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的诗句?王之涣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 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 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
诗词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 , 悲而不失其壮 ,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 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 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
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 , 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 , 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 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三、四两句 , 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 , 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 , 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 , 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 , 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 。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 , 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 , 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 , 引人遐想 , 耐人寻味 , 使人对盛唐边塞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全诗句句精采 , 情景交融 , 妙绝千古 。
春风不度玉门关谁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一句诗 , 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 , 描写了边塞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谁写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 , 作者王之涣 。
原文: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 , 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 , 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
注译: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
2、原题二首 , 此其一 ,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 , 并引《乐苑》云:“《凉州》 , 宫调曲 , 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 , 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 , 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 , 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 , 歌词曰:“上马不捉鞭 , 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 , 愁杀行客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