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的意思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中“善”是好的意思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出自《伯牙绝弦》,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 。伯牙与锺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 。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了 。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是啥意思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的意思是:琴弹奏的好极了,就如同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
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译文: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曲 。伯牙弹起了《高山流水》 。弹到“高山”章节时,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弹到“流水”的乐章时,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规模宏大,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十二纪每纪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八篇(《有始览》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 。
《吕氏春秋》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的意思“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的意思是:你弹琴弹得真好,(琴声)就像是巍峨的泰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讲述了钟子期与伯乐之间深厚的友谊 。
《伯牙鼓琴》
佚名〔先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的意思?善哉乎鼓琴的意思是琴弹奏的好极了 。巍巍乎若泰山的意思是就如同巍峨的太山 。
该句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白话文释义: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攀登高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高山一样巍峨 。”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随流水奔流的志向,钟子期又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如同流水一样激荡 。”钟子期死以后,伯牙平摔坏了琴,折断丁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 。
善哉乎鼓琴的善字解释是什么?【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的意思】善哉乎鼓琴的善字解释是好的意思,这句话是出自伯牙绝弦,伯牙绝弦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善哉乎鼓琴的意思是弹琴弹得多么好啊 。
原文: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