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金山嘴为什么是禁区( 二 )


3)伟晶岩呈伟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伟晶矿物组成,并常含富有挥发分的矿物,如萤石、白云母等 。肉眼鉴定出基本矿物成分之后,再结合矿物组合对伟晶岩进一步分类命名(表4-1) 。伟晶岩多呈脉状产出,还可以在侵入岩中形成囊状体,有时与细晶岩产于同一条岩脉中 。
细晶岩是一种主要由浅色矿物(如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组成的全晶质细粒结构的脉岩 。由于粒径<2mm,一般肉眼不易确定矿物成分 。常见的细晶岩酸性的居多,浅色矿物含量通常>90%,暗色矿物含量很少,故岩石多呈白色、黄白色或浅肉红色,岩石断口呈砂糖状,可见矿物颗粒界线和长石的解理面 。肉眼鉴定往往只能确定为细晶岩,根据暗色矿物的种类和石英的含量等才能进一步分类命名(表4-1) 。
表4-1 伟晶岩、细晶岩分类命名表
注:引自朱勤文编,1989,岩类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教研室 。
4)新太古代花岗岩中常发育各种包体 。包体是指发育于侵入岩中的其他岩石的团块 。对于包体而言,包围它的岩石称为寄主岩 。花岗岩类中的包体一般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肖庆辉等,2002):①捕虏体;②残留体;③镁铁质微粒包体,亦称暗色微粒包体 。捕虏体是指侵入岩中的围岩碎块,在侵入体的边部和顶部发育,通常呈棱角状-次棱角状,与寄主岩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在捕虏体一侧发育接触变质晕,寄主岩一侧发育冷凝边 。残留体是指地壳岩石发生深熔作用,产生花岗质岩浆后残留下来的难熔残余体,多见于和混合岩伴生的花岗岩中 。残留体的岩石具有变晶结构,常含白云母、矽线石、红柱石、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集合体外壳 。镁铁质微粒包体是花岗岩类侵入体中最丰富的包体类型,具有岩浆结构,是岩浆结晶的产物,颗粒通常呈微粒-细粒状,比寄主岩细;形状一般为椭球状、拉长状或不规则状等,是由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包体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 。金山嘴地区花岗岩中的包体主要为变质岩捕虏体和暗色微粒包体 。该观察点的包体主要为暗色微粒包体,成分为闪长岩,细晶结构或变余细晶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椭球状和拉长状的长轴多平行于寄主岩的片麻理方向(图4-23) 。
图4-23 花岗岩中发育的包体、岩脉等切割关系平面图
1—花岗岩;2—石英闪长岩;3—包体;4—片麻理;5—伟晶岩脉;6—细晶岩脉
5)在新太古代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发育灰色片麻状变石英二长闪长岩包体和花岗伟晶岩脉 。包体岩石为变余中粒结构,片麻状构造,片麻理产状245°∠78°,与寄主岩的界线平直清晰,呈现捕虏体特征 。在接触带附近,中粗粒花岗岩发育弱片麻状构造,与变石英二长闪长岩的片麻理产状一致,两者都经历了变质作用 。在片麻状变石英二长闪长岩中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呈拉长状,长轴与片麻理的方向一致 。在石林北侧可见伟晶岩脉侵入于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和变石英闪长岩中,并切错了细晶岩脉 。伟晶岩脉的产状为287°∠76°,细晶岩脉的产状为215°∠55° 。
上述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变石英闪长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细晶岩─伟晶岩(图4-23) 。
6)在教师指导下,测量节理产状并分析节理性质,绘制岩脉切割关系素描图,并分析岩体、岩脉等形成的先后顺序 。
重点与难点:
1)节理的观测与分析 。
2)包体类型及包体岩性的识别 。
3)不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的判断 。
时间:70分钟 。
思考题:
1)该观察点石林是如何形成的?
2)阐述该点发育的岩脉类型及其形成的先后顺序 。
3)包体反映了什么岩浆作用特点?
4)该点发育的节理类型与岩脉在构造上有何联系?
No.33
位置:观涛石附近 。
意义:海洋地质作用观察点 。
观察内容:
1)海蚀地貌 。
2)新太古代二长花岗岩 。
3)节理观测 。
教学内容:
1)点处岩性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局部可见岩石偏碱性,向碱长花岗岩过渡 。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呈灰白色、浅灰黄色,中粗粒不等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为晶洞构造 。晶洞呈拉长状,有定向性,晶洞内矿物主要为石英 。晶洞发育说明在岩浆活动晚期岩浆富含流体,或者岩浆侵位于伸展构造环境之中 。
2)节理比较发育,大多具有明显的剪节理特征,多组节理切割岩石 。节理产状主要有257°∠80°、160°∠70°、180°∠70°、210°∠67°,另有一些近水平节理 。节理发育造成岩石抗风化、抗剥蚀的能力减弱,沿节理产生海蚀作用,形成海蚀崖、海蚀沟、海蚀穴、海蚀凹槽、波切台、海蚀柱和海蚀礁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