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但是干的很没劲,没有成就感该怎么办

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岗匹配,适合自己 。
每个工作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 。分析、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个人职业生涯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 。可以通过可靠的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职业倾向 。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职业规划就是根据测评结果的各项指标,以及自身的学历、经历、能力,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外在优势,并且把这些优势整合在一起,作为职场上打拼的核心竞争力 。
你的职业愿景是什么?你内心一直在追求的、不曾放弃的东西是什么?你曾经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长期的人生目标或职业价值观是什么?你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正是这种不断思考的目标前景,才是驱使我们不断前进的最原始动力 。
你的兴趣在哪里?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喜欢与物打交道?擅长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喜欢抽象的分析,还是喜欢具象的操作?喜欢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还是更喜欢安稳,能够兼顾事业和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传统的生涯理论观点都认为兴趣是工作选择的第一标准 。但实验和实践都证明,兴趣并不能作为标准,而更应该考虑你的成就动机 。

实验证明:兴趣并不能作为工作选择的第一标准,成就动机才是!
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不理性的力量》一书的作者Dan Arienly和他的同僚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在校园刊出“玩乐高赚现金”广告,很快就来了不少参与者 。这个实验有AB两个对照组,A组的参加者被告知要执行一个任务,就是将手中的积木组成一个标准的机器人、第一个成品完成可以获得2块美金,第二个完成可以得到1.89美金,总之没完成一个机械人都可以赚钱 。但每次金额减少11美分,当参加者觉得不值得继续下去的时候可以随时喊停 。至于B组的规则和A组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是,A组完成的每一个机械人都会被收好保存起来(至少在实验过程中),但B组参加者开始组装第二个机械人时,实验人员会宣称积木不够用,就当着她们的面把刚刚完成的第一个机械人拆散 。两组参加者都宣传自己时乐高迷,但A组平均每人组装10.6哥机械人,赚取14.40元,他们在实验结束后的问卷中都表示这是个有趣的活动,有机会还想参加 。但可怜的B组结构却完全不同,平均每人只完成7.2个,赚11.52,而且很多人在问卷中表示,这个活动不怎么样,不会有下次了 。
工作能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生理需求,而是有更深一层的,属于心灵上的满足和乐趣 。就算从事的是你有兴趣的活动,也确实可以从中获利,但工作本身若无法为你带来成就感(组好的积木立刻被拆掉),无法让你觉得有意义,这工作也难以持久投入 。因此,把注意力从兴趣转移到成就动机上来,对于成功的职业生涯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在兴趣与成就动机合二为一的情况下,才是最理想化的一种选择 。否则,就重点考虑成就动机 。
如果在一个岗位上,长时间没有成就感,感觉到能力退化、精神压抑 。
能力退化:“重复、机械的劳动导致能力下降”,重复性的工作或劳动不仅扼杀前途,也在吞噬生命,许多职场人在一个岗位或者职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几十年,从事的工作在这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相对于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社会和职场而言,其能力均处于退化之中 。
精神压抑: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无休止且繁忙的工作、生活工作各方的压力、7天24小时全天候待命等迫使职场人倍感精神萎靡、疲惫、失眠、烦闷 。
那就为自己自己画一个‘饼’,这个‘饼’或许脱离现实情况,但它是推动我们向前的助力 。加快设想变成现实的能量 。
一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但是干的很没劲,没有成就感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这个‘饼’就是职业发展规划 。梦想照进现实需要的是科学的把握与脚踏实地的执行:
一、运用突破性思维丈量未来
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就是要不断颠覆循规蹈矩的传统和现实,摒弃按部就班 。用突破性的思维去工作,对职场未来进行大胆的设想,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认清自我、否定自我、改变自我 。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二、确认目标并进行科学细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职场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会导致个人能力无法提高、薪资薪酬上不去、个人价值无法得以实现 。
职场人在设立和确认职场目标时,要尽可能清晰明确,使自己充分了解每一个行为的目的,使自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最迫切的事;这样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 。并且能够清晰地评估每一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一个行为的效率,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成果上 。使自己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