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与鸡精哪个危害大( 三 )


4.作菜使用味精 , 应在起锅时加入 。因为在高温下 , 味精会分解为焦谷氨酸钠 , 即脱水谷氨酸钠 , 不但没有鲜味 , 而且还会产生轻微的毒素 , 危害人体 。
5.味精使用时应掌握好用量 , 并不是多多益善 。它的水稀释度是3000倍 , 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 , 在使用时 , 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 。如投放量过多 , 会使菜中产生似成非成 , 似涩非涩的怪味 , 造成相反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食品暂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
6.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 , 在 70 C~ 90 C时溶解最好 , 鲜味最足 , 超过100C时味精就被水蒸气挥发 , 超过130C时 , 即变质为焦谷氨酸钠 , 不但没有鲜味 , 还会产生毒性 。对炖、烧、煮、熬、蒸的菜 , 不宜过早放味精 , 要在将出锅时放入 。
7.在含有碱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 , 回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 , 会产生氨水臭味 。
有关鸡精
鸡精不是从鸡身上提取的 , 它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入助鲜的核苷酸制成的 。由于核苷酸带有鸡肉的鲜味 , 故称鸡精 , 不过鸡精比味精更鲜 。从卫生角度讲 , 鸡精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 , 但在烹调时 , 如果加入过多鸡精 , 则会破坏菜肴原有的味道而影响口味 。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 , 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 。
味精是一种具有强烈肉类鲜味的谷氨酸的钛盐 。内含一分于结晶水 , 分子式为C5H8O4Na·H2O 。。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倍已感觉不出咸味 , 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 , 但味精用水稀释300 倍仍能感觉到鲜味 。因此 , 人们称之为“味精” 。
味精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 可你知道吗?味精不仅能为菜肴增添鲜味 , 它还具有丰富的营养呢 。谷氨酸钠被我们食用后 , 能够通过胃酸的作用离解为谷氨酸 , 能很快被消化吸收 , 变成人体组织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 。而谷氨酸是一种高级营养辅助药 , 在医疗上有护肝、解毒、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 对于少年儿童还有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作用 。所以 ,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适量地食用味精 , 能促进发育 , 增强体质 。
谷氨酸 , 最早是在1866年 , 由德国人立豪森用硫酸煮面筋时首次获得的 。但是 , 在世界上正式生产味精是1908年 。我国味精的生产最早是上海天厨味精厂于1923年用水解法生产的 。
水解法是用34%盐酸加压水解面筋 , 得到水解产物 , 经脱色、浓缩之后得出谷氨酸 , 再回溶于水用氢氧化钠中和 , 浓缩至谷氨酸的盐结晶析出 。生产味精用面筋作原料很不经济 , 需要很多小麦磨成面粉 , 据计算 , 生产1吨味精需要10多吨的水面筋 , 相当于40吨小麦 , 还必须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盐酸水解 。这种方法耗粮多 , 用酸量大 , 对设备的腐蚀严重 , 而且也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
后来微生物学家发现 , 在发酵世界里 , 还居住着一些“能工巧匠” , 可使淀粉变成谷氨酸 , 它们就是细菌类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 从此味精的生产便由化学法转向了发酵法 。
从60年代开始 , 我国的味精生产也逐渐改成了细菌发酵法 。利用细菌发酵法 , 生产一吨味精仅用3吨淀粉和少量的硫酸铵、尿素、氨水等 。
60年代以后 , 国际上又出现了特鲜味精 , 也称强力味精 。所谓特鲜味精 , 就是在味精中掺入5~10%的5′—肌苷酸和5′—乌苷酸 , 这样可把味精的鲜度提高几十倍 。
肌苷酸和乌苷酸是属于核甘酸类的有机化合物 。核苷酸是生命组成形式的精华 , 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和蛋白质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核苷酸在医疗上也有很大的作用 。肌苷酸可以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冠状和动脉功能梗塞、风湿性心脏病等 。乌苷酸可用于治疗放射病 , 改善骨髓造血系统 , 使白血球回升 , 还能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症等病 。所以说 , 特鲜味精既是助鲜剂和理想的调味品 , 又是高效的营养辅助药和化学治疗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