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为什么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四 )


四、培养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学会“袖手旁观”
在生活中,孩子遇到困难时,总是会习惯性的向大人求助 。举个例子,有的孩子明明能够自己吃饭,但他想让大人喂,他又不会说出来,有可能把饭含在嘴里不动,两只手在玩其他的东西 。又或者他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候要忍住上前喂饭的心,我们可以缓一缓,看看他只是懒,不想自己动手呢?还是其他的原因 。孩子可以做到的事,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让他自己来,一次两次之后一定会慢慢变好的 。我们可以教给孩子方法,但不能代替他去做,要学会“袖手旁观”,有时候狠下心来也未尝不好 。
(二)尝试示弱
当孩子需要大人帮助时,可以先假装自己也做不到,然后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或者和他一起做,这样对于缺乏信心而求助父母的孩子也很有帮助,有时候他不是做不到,只是内心比较胆怯,害怕去做而已 。
特别是妈妈,可以试试用撒娇、服软这种柔和的方式去激发孩子的保护欲,比如说“妈妈今天好累呀,宝宝能不能帮我”“这件事情妈妈也不会,你可以自己去试一试吗?”等等,让他觉得“哎,大人都做不到,而我可以做,我真厉害!”,久而久之,会逐渐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
如果孩子遇到的问题确实解决不了,大人可以想想怎样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就是要避免大包大揽,让孩子学会独立 。当然,不是说所有事情都硬要孩子去做,有所选择也很重要 。让他产生保护欲、产生责任感的同时还要注意要给他安全感,比如说在危险的时候他知道爸爸妈妈是能够保护他的,遇到了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告诉爸爸妈妈,而不是想着凡事都要自己来 。
(三)提供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穿脱衣服、独立进餐、收拾玩具等等 。除了自我服务以外,还会提供帮助他人的机会,比如,已经学会脱衣服的孩子给还不会的孩子拉着衣袖、裤脚,帮助他脱下来;给班级里的小花小草浇浇水、和大家一起收拾玩具等等 。让孩子们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体会到“我很能干”的成就感 。
在家里面,家长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例如:帮忙擦桌子、倒垃圾、给爸爸妈妈拿东西、递东西等等 。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个信息,就是你不是在帮爸爸妈妈做,而是作为家里的一员,这是你应该做的 。之前有很多让孩子做家务活换取奖励和金钱的做法,这是不太好的 。
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穿衣服吃饭,就更应该让他知道,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就必须学会自己做好,不能有什么借口 。不能让他有一种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做的,我不做也可以这样的心态 。
(四)让孩子掌握自我服务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不知道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收拾好玩具……也就是说,即使他们有了自理的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方法 。
比如要怎么洗脸才能把脸洗干净,玩具放在哪里才能把玩具收拾好,怎么做可以不把饭菜洒在地上,穿脱衣服时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2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能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不依赖成人的性格;能将家园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的自理能力,决定了他要一个人去独立的完成某一项任务,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孩子单独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时间长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就培养成了,对以后做大事情很有好处 。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立习惯: 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孩子自立习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学会自理能力后,自己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就会越来越长,做事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渐渐的,就习惯自己一个人去完成某一件事,也就是自立 。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自理能力,基本的要求,就是独立完成任务,孩子如果从小就能够自己独立去完成任务,在性格上就会形成独立,这对孩子是很有好处的,对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
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 。但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取放物品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