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之礼是指

祭祀之礼是指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自己的崇敬并且求得保佑,就是祭神供祖的仪式 。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送神、望燎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 。
祭祀现场的纪律要求极严 。皇帝经常旨渝:陪把官员,必须虔诚整肃,不许迟到早退,不许咳嗽吐痰,不许走动喧哗,不许闲人偷觑,不许紊乱次序 。否则,无论何人,一律严惩 。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五月廿四日,因恭修皇祗室内乾隆皇帝之神座,而派遣成亲王代行祭告礼 。由于成亲王向列圣配位行终献礼时,亲王乱了先东后西之次序,事后被革职退居宅邱闭门思过,并罚扣半俸10年,照郡王食俸 。此例可见君王对祭地礼仪之严肃认真 。
祭祀结束后,按制度规定要向有关官员分赐食肉,叫颁胙 。祭前,由太常寺负责登记造册,并发给胙单,(取肉证)至各衙门 。祭毕,各衙门持昨单各自到祭所领取 。
什么是祭祀礼西周时期,丧葬之礼已变得日益重要 。人们“事死如事生”,死者的葬礼是非常复杂的 。人初死,先有招魂之礼,即复礼 。由人持死者衣物到屋顶,对北方(主阴)对天、中、地三呼死者的名字 。招魂不成,再举办丧礼 。其步骤先沐浴死者,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 。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 。然后为死者穿衣,铺盖衣被,为死者盖脸、填耳,以巾握手等,谓之小敛;小敛之后,再入棺 。入棺谓之大敛 。之后,则为殡 。殡期的时间是: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士及庶人三月 。殡之后,再卜筮葬日,埋葬墓地等 。
周人对死者的祭祀亦非常隆重,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是周人生活中的大事 。
周代的祭祀可分为对天、地等自然的祭祀和对祖先的祭祀 。
天神地只和自然神灵祭祀 周礼·春官·大宗伯》曰:“以槱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玄注曰:“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 。”主要祭法是燎祭 。其方式是将薪柴积聚在一起,将动物牺牲,还有玉、帛等物置于其上,以烧燎之 。这样牲体气味可上达于天,天神可享之 。《礼记·祭法》云:“燔柴于泰 ( 大 ) 坛,祭天也 。”《礼记·郊特牲》云:“天子适于四方,先柴 。”郑玄注:“所到必先燔柴,有事于上帝也 。”对天或上帝要筑坛 ( 高台 ) 燎祭,使天能够嗅到牺牲之气味,即可佑护祭祀者 。
《国语·晋语八》曰:“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 。”韦昭注:“蕝,谓束茅而立之,所以缩酒;望表,谓望祭山川,立木以为表,表其位也 。鲜卑,东夷国 。燎,庭燎也 。”在这次盟会上,楚人受周成王之命,与鲜卑人一起守燎,即看守燎祭 。燎祭当然是盟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故楚人为此没有进行会盟 。《诗·大雅·棫朴》曰:“芄芄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这是周王用棫树为柴,燎祭神灵的情况 。《大雅·旱麓》曰:“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燎祭主要用于祭天和自然神,有时在祖庙中也用以祭祀祖先 。《逸周书·世俘》曰:“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 。”西周时期,战争归来,把战争中所割掉的战俘的左耳献祖庙,以馘放于燔柴上进行燎祭,以告祭祖先 。
周人以燔柴燎祭祭天,而祭地和山川用另一种形式,《尔雅·释天》曰:“祭地曰瘗埋,祭山曰瘗悬,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瘗 。”祭地用瘗埋祭法,祭地瘗于北郊,瘗埋牲或玉于地下,谓之祭地 。《诗·大雅·云汉》曰:“自郊徂宫,上下奠瘗 。”周人祭天于南郊,祭祖于庙 。这句诗的意思为,自郊祭到宗庙祭,上祭天而奠,下祭地则瘗 。
祭山就是把牲、吉玉悬之于山上;祭川,则把玉沉于水中;祭星,将祭物布于地上;祭风,于大道之上磔狗以止风 。
从以上记述可知,夏、商、周时期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崇拜多神,可能每食必祭,每事必祭;年年、月月、日日都有祭祀活动 。祭祀的方法和仪式也是多种多样,甚至达到十分繁杂的境地 。
祖先祭祀 周人对祖先的祭祀非常隆重,他们一方面认为祖先的功德给他们带来福禄,一方面向祖先祈求更多的福禄 。周人对祖先进行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一般在祖庙 。如《诗·周颂·丰年》曰:“丰年多黍多 禾余 ,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这是周王烝祭祖庙时所唱的乐歌 。冬初,粮谷已经入仓,周王用新米作的饭、新酿的酒祭祀祖先 。这种祭祀叫做烝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