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地区范围

中原狭义上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省及其毗邻地区,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北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大片区域 。广义上说,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都是中原 。当与外族对应时,华夏文化地区全都是中原,与之对应的有江南,江东,巴蜀等地域称呼 。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西汉、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
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
古代中原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呢?狭义上的“中原”专指今天的河南省 。河南省的位置正好是中国的中部平原,所以称河南为中原 。可以肯定的是,起初“中原”一词并无特别含义,甚至也不特指河南,只是指的方位 。因为“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在诗经中,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显然,这里的中原,就是一块小平原 。
而广义的“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的部分地区 。如《左传》中的“问鼎中原”,这里的中原指的就是广义的中原 。这里的中原除了指代区域范围,也有天下、政权的意思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这里的“中原”显然也是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
所以,“中原”一词,发展到后面,可以表地域范围,也表“权利的中心” 。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内涵 。
比如,在夏朝、商时期,“中原”这一词,我认为应该取狭义上的含义 。夏朝是作为中国第一个朝代,它的统治范围具体有多大,没人知道 。但是肯定比不上秦统一的区域,甚至可能比不上西周时期的 。目前所知的夏朝的都城都在河南省(无论怎么迁都,都在河南) 。所以,无论是地域上,还是汉有政治含义,它都应该指的是河南 。
但是在后面的朝代中,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原”所指代的范围应该是更广阔的区域,即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
再者,如果指的是“中原文化”,那也应该是广义上的 。因为从新石器开始,就是多种文化并存的,不单是分布在河南区域 。最后形成的“中原文化”也是在这些文化的共同作用下,绝不是某一区域之功,是各地文化合力完成的 。
古代中原地区范围是什么?地区如下: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中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例如《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
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一带,主要包括河南大部、山东西部、陕西东部及河北、山西的南部地区 。
简介:
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有巢氏时代 。
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是现在哪些地方?中原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
中原的地理范围:
中原北、西、南三面有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 。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的主流以及长江水系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此地 。中原自古为咽喉要地 。
扩展资料: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