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通讯中继机有什么作用,都有哪些型号?

潜艇通讯中继机有什么作用,都有哪些型号?兔哥哨位回答:潜艇的最大优势就是依靠海水来实现隐蔽自己,海水是潜艇可借助的天然优势,但是海水也有缺点,就是阻碍了潜艇的通讯,使潜艇和外部通讯非常困难 。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八百倍,海水能够阻止电磁波的传播,因此,大多数的通讯电磁波和雷达探测波束都无法穿透海水,这样一来,潜艇和外界联系也是潜艇最重要的一个技术瓶颈 。

无线电波中,能够穿透海水的只有长波通讯,这是潜艇使用最早,使用最广的通讯方式 。海水也是一种导体,它也是能够传播电磁波的,只不过是海水对于电磁波的吸收能力更强,而且是频率越高电磁波束衰减越快 。电磁波和声波传输不同,电磁波在海水中就等于是有阻力,这个阻力比空气中大800倍,所以,能在空气中传送的电磁波就未必能在海水中传输,真空状态下比空气中还要效率好 。声波需要有弹性介质,海水比空气介质密度大,因此,声波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传输,这就是潜艇使用声呐而不使用电磁波的原因 。问题是潜艇是需要和外界联系的,因此,通讯使用的电磁波就必须要透过海水,这就是长波台的由来 。

虽然长波台能够实现1万公里以上的传输距离(波长约1000 约10000公里),但太费钱了,一个天线的长度超过100公里,而而是一个阵列天线,如果长波台的波长是1000公里,需要采用1/8波长天线,相当于1000 8=125公里长的天线 。美国的长波基站的天线长度超过135公里 。长波基站光有天波天线不行,还要有地网,整个工程量太大,不是谁都能搞得起 。

长波台虽然能够实现潜艇通讯,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只能说是起到了一个“BB”机的作用,并无法做到“手机”式的快速通讯,而且速度非常慢,要发个“微信”也要几十分钟 。通常情况下潜艇在接收到长波信号时都采用升起通讯浮标,这样更快速点 。长波台还有一个缺点,藏不住,谁有长波台,在什么地方并不是什么秘密,天线基阵太扎眼了,长波台也是一个固定的通讯设备,所以,战争状态下很容易被摧毁 。正是这个原因,陆基长波台显然并不可靠,于是美国首先就想到了采用中继机来实现潜艇的通讯 。

美国从上世纪六年年代就操持潜艇中继机,目前已发展出了三种经典型号,1962年研制的EC-130G/Q“急先锋”潜艇中继机,由C-130G“大力神”运输机改装而来,主要是给当时的“北极星”战略核潜艇担任中继通信任务,改该型是一个系列型号,共制造了18架,具备10小时以上的续航力 。第二代是1969年投入使用的E-6A潜艇中继机,由波音公司负责研制,主要是给“三叉戟”战略核潜艇提供通信服务 。第三代属于E-6A的改进版本,即1997年服役的E-6B“水星”TACAMOⅡ 通信中继飞机 。B型的最明显改进是加装了“空中发射控制系统”,既能和美国现在的核潜艇通讯,又能控制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的指令和通信,相当于美国整个核力量的一个空中指挥所 。

美国的潜艇中继机主要是战争状态下使用,可以有效的保持战略打击能力,要比长波台更加节省时间,同时能够把陆基、海基、美军战略指挥机构、总统核按钮、各指挥机构联系起来,从整体上保持了美军战略威慑能力 。中继机虽然好,也是有时间段的,中继机并做不到直接和超过一定深度的潜艇实时通讯,需要潜艇升起通讯浮标,相当于担任了长波基站被摧毁后的一个备胎 。潜艇中继机通讯时要伸出两个长上千米的拖曳天线,核潜艇在最佳深度释通讯浮标,潜艇不需要上浮到水面,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

未来,采用蓝绿激光通讯技术是一个最理想的潜艇通讯技术,蓝绿激光可穿透海水 。总之,目前来说,潜艇中继机的效率要比长波台更好,但是也有所限制,受潜艇离飞机基地距离的影响并不能全海域执行任务,当然,战略核潜艇不需要过于接近对手,但中继机也会暴露潜艇的大概海域 。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发现,潜艇中继机必然要有所替代,例如,无人中继机,天基卫星通讯技术、潜艇接收通讯技术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大方向 。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一架新型国产高新机的图片,除垂直尾翼顶端安装有电子设备舱外,机腹两侧没有过多突出的电子天线,但这架新型高新机疑似在机尾和机腹后侧拥有拖曳式天线结构,引发了广泛猜测,有说法认为它就是一架潜艇通信中继机 。

尽管这种说法没有得到证实,但是目前在枝繁叶茂的高新系列特种飞机家族中,的确还缺乏着这样一款机型,算起来潜艇通信中继机也的确应该出现了 。相较于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等特种飞机,可能很多人对潜艇通信中继机并不熟悉,潜艇通信中继机顾名思义就是用于对潜艇进行通讯的飞机 。不过这个潜艇不是一般的潜艇,往往特指战略核潜艇 。而且通讯的内容也往往不一般,传达的是战略核打击信息,这些因素就令潜艇通信中继机变得特殊敏感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