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通讯中继机有什么作用,都有哪些型号?( 二 )



众所周知,要想和潜行在水下的潜艇进行通讯并不简单,存在很多限制 。而要想和长期在水下潜行,执行战略巡航任务的战略核潜艇来说更是如此 。特别是在爆发战争,常用的对潜通讯体系、节点被敌方摧毁打击的危急时刻,要想及时和自己正在战略巡航的战略核潜艇取得联系,召唤其发起战略核反击就更加有难度 。为此拥有战略核潜艇的大国都必须打造一套平时/战时都绝对可靠的对潜通讯体系 。而本文主角正是核大国们目前所认为的最有效、最可靠的通讯装备 。

其实,潜艇通信中继机算不上非常复杂,比起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等特种飞机,其整体技术难度并没有高出多少,只需要是在现有的地面甚低频通信体系基础上打造出一套可以机载的甚低频通信系统即可,可以简单理解为飞在天上的甚低频通信设施 。

它的最大优势就是生存能力大幅度提升,比起在地面固定布置的通信装备,可以随时升空转移的潜艇通信中继机很难被第一时间摧毁 。核大国在和平时期也会采取轮换的方式保持任何时刻都至少有一架潜艇通信中继机在空中值班,彻底杜绝敌方将潜艇通信中继机在地面机场上一网打尽的情况 。

假如不幸遭到敌方核突袭,所有对潜通讯体系被摧毁,只要仍剩下一架潜艇通信中继机,就仍拥有最后的反击机会 。幸存的潜艇通信中继机将前往海域释放出通信天线,天线会拖曳下垂到海面上和战略核潜艇重新建立通讯,传递核反击命令,拥有着最后的绝地反击能力,这种能力足以保持核威慑体系的不被打破 。

鉴于潜艇通信中继机如此重要,美苏在冷战时期自然就早早研发装备了潜艇通信中继机 。美国随着其战略核潜艇的发展,为一代比一代先进强大的战略核潜艇配套打造了EC-130G、EC-130Q、E-6A/B这几款潜艇通信中继机,今天服役的就是于1988年开始正式装备,后经多次升级的E-6B“水星”潜艇通信中继机 。

论装备数量、单机性能指标等,E-6B“水星”潜艇通信中继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目前美国已开始计划研发它的继任者,以保持这套体系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新的继任者或许还会融入著名的E-4B“守夜者”应急空中指挥所的功能,以取代E-4B,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小研发和装备成本 。美军共有16架该型飞机,能够随时保持至少有1架在空中飞行待命 。

苏/俄则是在图-142大型反潜巡逻机的基础上发展出图-142MR潜艇通信中继机 。至于英法两国,它们都选择从美国引进EC-130Q潜艇通信中继机承担这项重任,基本足以满足需求,法国还打造了C-160H潜艇通信中继机作为补充 。

而中国作为一个核大国,暂时还没有看到潜艇通信中继机的正式装备 。虽然如今不再是美苏冷战争霸,核战争一触即发的那个危险时代 。为了海基核打击任务而存在的潜艇通信中继机基本不可能有发挥真正作用的那一天,但是,正如核国家不可能放弃拥核一样,核大国也不可能放弃这种机型的装备 。

国产潜艇通信中继机最显著的特征是机腹后侧及机尾的2组拖曳天线,机载甚低频天线系统即由上述2条天线共同组成 。只要海基核武器继续存在,潜艇通信中继机显然就是必须的装备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也有这种需求,未来会很快拥有这种机型 。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美国突然遭到R国潜射巡航导弹的攻击,位于五角大楼的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和联邦境内的陆基对潜通信系统瘫痪 。正在空中执勤的若干架E-6B潜艇通信中继机接到命令后紧急飞赴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空,向巡弋在大洋深处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紧急发出战略反击命令 。随即,几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浮到预定深度,向R国发射了X枚"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以上是美国军方关于未来核战争的若干预想方案之一 。
这是美军针对岸基大型潜艇通讯雷达被摧毁后给出的另外一种解决方案,之所以发展潜艇通讯中继机有很多原因:

一、我们知道潜艇在水中最好的躲避方式就是深潜到深海中,这样一可以隐藏自身行踪,第二还可以躲避敌方水面舰艇、空中反潜机等反潜打击,但是潜艇在依靠海水隐藏自身的同时,也让潜艇自身与外界通讯变得困难,唯一能够有效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就是依靠长波通讯,虽说长波能够穿透海水,并且在水中作用距离比声波还远很多,但是对于远在陆地的潜艇指挥中心而言,选择在陆地建设大型长波雷达虽然能够解决陆基指挥和潜艇之间的通讯需求 。但是陆基长波雷达除了建设周期长、造价高昂、及其容易被敌方卫星发现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受限于长波在空气电离作用下容易发生衰减导致长波传输距离很难覆盖全球外,就是在战时这种固定不动、且体积庞大的长波雷达肯定会成为敌方最先攻击的目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