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读后感( 二 )


并锻炼了独特而强大的思辨能力 。这一段非常有用处,要是对整本书没兴趣,也应该把着两页抽出来反复看看,确实很有帮助 。卢梭本人从对音乐、植物学、物理、文学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爱好转为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等会要还回去,鉴于看完之后完全没有摸到门路,个人感受和通常对于本书形成的定论大有出入 。
我决定买一本以后慢慢翻看 。不过我已经确定,在文学方面,想完全再现经验的真实的努力不仅会失败,做到了也没意思 。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文章插图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忏悔录》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忏悔录》读后感1卢梭的童年是可悲的同时又是幸运的,刚出生时,母亲便因难产而逝,父亲对他又怜又恨 。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 。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 。”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在父亲的鼓励下,卢梭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 。
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 。读完了自己家里的藏书,他还外出借书阅读,从外祖父那里卢梭获得了许多使他终生受益的经典著作,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这广泛的阅读无疑使他憧憬自由、追求民主和谐 。晚年卢梭写成这本《忏悔录》用以回击给他的“敌人们”,其书最大特点便是真实、无与伦比的真实 。
不同于其他自传,这本书完全流露作者所思所感,如卢梭宣称那般:“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 。”他承认自己因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抛弃了自己的保护人;承认自己在做学徒的时候,因偷了师傅的东西而挨打,并诬陷了无辜的女仆马丽恩......有人说,这本书看起来有点枯燥无聊,好像是一个老男人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自言自语,他无非是想把这一生所做的坏事暴露出来,以求别人给他一个高尚人格的评价 。然,他们没有想到卢梭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将要死去 。
也有人说,读卢梭的《忏悔录》,见证了心目中那位伟大的思想家,文艺复兴的启蒙者内心深处那么多的黑暗,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厌恶感 。所以,这是一本很难读下去的书 。我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比研究人性更加有趣 。
自传本身的价值并不在于让我们了解一个人过往的历史曾经多么光荣,人们往往会用优美的辞藻以粉饰人性中的丑恶 。《忏悔录》展露出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人,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而又缺乏自制力 。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 。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 。
他忏悔自己犯下的错误:嫁祸别人,抛弃孩子,一切是那么真实而又赤诚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所谓现实令人变得虚伪的现状,所谓童心、初心也随之改变 。恰,卢梭让我明白了真诚的可贵,没有它只怕到了未来我便会迷茫,而陷入所谓现实的圈套,能够读到读到此书,以卢梭的勇气为成长路上的精神楷模,我可算庆幸 。《忏悔录》读后感2认识让.雅克.卢梭,源于“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旷世名言,这句话是《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句 。
一直心心念念阅读《社会契约论》,但又觉得牟然阅读如此一部大著,总好像缺了一点什么 。最后,还是选择先阅读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看看他所处的时代,听听他的人生,品品他的思想 。以忏悔为书名,可以感受到卢梭先生是用自省的态度真诚地回望自己的一生,书中毫无掩饰地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读者,包括所有美好的、丑陋的 。卢梭的前半生是穷苦的、无助的,但我却在他潦倒的.生活中闻到一丝丝“小确幸”的味道,虽然在物质上困苦,但爱情、友情却是真挚而真实的 。
后半生,卢梭功成名就,但光环的背后却是更多的利用和欺骗,最终使他走向灭亡之路 。纵观卢梭的一生,造成他最后的苦难,可能有时代、观念、宗教、利益、权势这些外部因素 。也可能是他的真诚、坦白、善良,对朋友信任不疑的性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