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说课稿( 三 )


4.出示课题 。二.解释全文的字词含义,掌握生字生词的拼音 。三.从字词过渡到内容含义: 四.介绍韩愈写作的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枣800)间 。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 。
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 。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 。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五.点出全文的寓意,明白文章的“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
1.如何“托物寓意”?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司马者比喻“不认识人才或埋没人才的人” 。2.作者在文中反映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剧,为了要提出一个怎样的现实问题?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马为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 。3.这是一篇“说”,你读完后,认为它属于哪一种文体?(议论文) 4.为了达到议论论点的目的,作者用了一种什么论证方法?(比喻) 用了比喻论证的好处有: 【关于韩愈的资料】 □《新唐书·列传一百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 。
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 。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 。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 。会卒,嫂郑鞠之 。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 。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 。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 。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 。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
改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 。改都官员外郎,即拜河南令 。
迁职方员外郎 。华阴令柳涧? 。
马说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说课稿

文章插图
《马说》原文如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如下: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拓展资料:《马说》的作者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该文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
作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并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