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 二 )


5.已知集合A={-1,1},B={x|mx=1},且A∪B=A,则m的值为三.解答题.10+10+10=3016. 设集合A={x, x2,y2-1},B={0,|x|,,y}且A=B,求x, y的值17.设集合A={x|x2+4x=0},B={x|x2+2(a+1)x+a2-1=0} ,A∩B=B, 求实数a的值.18. 集合A={x|x2-ax+a2-19=0},B={x|x2-5x+6=0},C={x|x2+2x-8=0}.(1)若A∩B=A∪B,求a的值;(2)若 A∩B,A∩C= ,求a的值.19.(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集合A={x|x2-3x+2=0},B={x|x2-ax+3a-5=0}.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0、已知A={x|x2+3x+2 ≥0}, B={x|mx2-4x+m-1>0 ,m∈R}, 若A∩B=φ, 且A∪B=A, 求m的取值范围.2
1.已知集合 ,B={x|2参考答案C B A D C D C D C B26 {(1,2)} R {4,3,2,-1} 1或-1或01
6.x=-1 y=-11
7.解:A={0,-4} 又(1)若B= ,则 ,(2)若B={0},把x=0代入方程得a= 当a=1时,B=(3)若B={-4}时,把x=-4代入得a=1或a=7.当a=1时,B={0,-4}≠{-4},∴a≠1.当a=7时,B={-4,-12}≠{-4}, ∴a≠7.(4)若B={0,-4},则a=1 ,当a=1时,B={0,-4}, ∴a=1综上所述:a1
8..解: 由已知,得B={2,3},C={2,-4}.(1)∵A∩B=A∪B,∴A=B于是2,3是一元二次方程x2-ax+a2-19=0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知:解之得a=5.(2)由A∩B ∩ ,又A∩C= ,得3∈A,2 A,-4 A,由3∈A,得32-3a+a2-19=0,解得a=5或a=-2?当a=5时,A={x|x2-5x+6=0}={2,3},与2 A矛盾;当a=-2时,A={x|x2+2x-15=0}={3,-5},符合题意.∴a=-2.1
9.解:A={x|x2-3x+2=0}={1,2},由x2-ax+3a-5=0,知Δ=a2-4(3a-5)=a2-12a+20=(a-2)(a-10).(1)当2(2)当a≤2或a≥10时,Δ≥0,则B≠ .若x=1,则1-a+3a-5=0,得a=2,此时B={x|x2-2x+1=0}={1} A;若x=2,则4-2a+3a-5=0,得a=1,此时B={2,-1} A.综上所述,当2≤a<10时,均有A∩B=B.20、解:由已知A={x|x2+3x+2 }得 得 .(1)∵A非空 ,∴B= ;(2)∵A={x|x }∴ 另一方面, ,于是上面(2)不成立,否则 ,与题设 矛盾.由上面分析知,B= .由已知B= 结合B= ,得对一切x 恒成立,于是,有 的取值范围是2
1.∵A={x|(x-1)(x+2)≤0}={x|-2≤x≤1},B={x|1∵ ,(A∪B)∪C=R,∴全集U=R 。∴ 的解为x<-2或x>3,即,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x=-2和x=3,由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b=-(-2+3)=-1,c=(-2)×3=-6高中数学关于集合的知识点(1)集合是数学上的一个基础概念,所谓的“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的概念加以定义的,因此我们只能通过描述它的特点和性质来认识它 。
(2)对于集合一定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它.例如由“我们班的同学”组成的一个集合A,则它是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班集体;(3)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 。(4)要注意组成集合的“对象”的广泛性:一方面,任何一个确定的对象都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如人、动物、数、方程、不等式等都可以作为组成集合的对象;另一方面,就是集合本身也可以作为集合的对象,如上面所提到的集合A,可以作为以“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组成的集合B的元素.
1.确定性:即给定一个集合,每一个对象是否是该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有明确判定标准的才行,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例如:个子比较高的同学,跑得比较快的人,素质非常高的人,试问以上的描述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吗?这些表述由于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因此他们所描述对象就无法组成一个集合 。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如果出现两个及以上的相同元素只能算作一个,及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

3.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没有次序之分,只要两个集合的元素王全相同,这么这两个集合就是同一集合 。知识解读:集合中的元素,必须具备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反过来,一组对象若不具备这三性,则这组对象也就不能构成集合,集合中元素的这三大特性是我们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构成集合的依据.解决与集合有关的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集合元素的“三性”来分析解决,也就是一方面,我们要利用集合元素的“三性”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问题被解决之时,应注意检验元素是否满足它的“三性”.以下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数集及相应字母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比较容易混淆:有理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按照它们所表示的范围依次列出,然后记熟四个英文字母即可,非常简洁高效 。注意:(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Q+表示非负有理数 。

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