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要“强化”,缺点要“淡化”,才能做好扬长避短

文|小歆妈咪(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们都知道 ,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总是以“强化缺点 , 淡化优点”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 取得更大的进步 。 这样虽然能够激励一些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改进 , 但是长久下去的话 , 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 不利于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
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要“强化”,缺点要“淡化”,才能做好扬长避短
文章图片
昊昊一直以来都是别人眼中的三好学生 , 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为人处世都很完美 , 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直夸赞 。 但是每次昊昊妈妈总觉得孩子还可以再好一点 , 并且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正 。 比如吃饭的时候 , 说昊昊吃饭太快 , 只吃肉不吃蔬菜 , 这是不好的 。 考试的时候 , 一旦考了100分以下 , 就开始责怪孩子为什么学习退步了 , 巨大的压力让昊昊几乎喘不过气来 。
当然 ,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 许多家长总是淡化孩子身上的优点 , 强化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 , 取得一次好成绩从来不夸奖 , 但是成绩只要倒退了一点 , 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说上半天 , 这就是中国式家长的普遍做法 。
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要“强化”,缺点要“淡化”,才能做好扬长避短
文章图片
01父母"强化"孩子的缺点、“淡化”孩子的优点为哪般?
根据“木桶理论” , 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能装多少水 , 因此孩子的短板也决定了他能力发展的极限在哪里 。 所以父母看到孩子的短处就愁啊 , 总想着怎么给孩子增加长度 。 可是有的父母也发现 , 为什么孩子的短板越补越短呢?
原来啊 , 还有一种效应叫做“视网膜效应” 。 当父母的眼里只看得到孩子的缺点 , 总是对孩子说你这里不好 , 那里不对 , 很容易就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就像《少年说》节目里 , 有一位小女孩朝她的母亲大喊:“为什么我做得好的地方你从来都看不到?”
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要“强化”,缺点要“淡化”,才能做好扬长避短
文章图片
是啊 , 为什么父母总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呢?这是因为他们把孩子的“优点”淡化了 。 一旦孩子受到别人的夸奖 , 虽然心里也高兴 , 但中国的家长普遍要谦虚和恭维一番:“哪里哪里 , 你家孩子才优秀 。 ”
父母可能也是怕孩子过于骄傲自满 , 可是谁曾想 , 这些话听在孩子耳朵里 , 便是父母都不承认自己的优点 , 那么他该有多失望和难过 。
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要“强化”,缺点要“淡化”,才能做好扬长避短
文章图片
02什么是“正负强化” , 为什么比惩罚更奏效?
“正负强化”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叫法 ,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 , 分别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
在口语上来说 , 正强化是一种鼓励的标签 , 就是说当一个好的结果出现了 , 就用这种奖励来促使这种好的结果继续出现 。
比如 , 一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 就提出来如果成绩提高到年级前十名或者进步十分左右就奖励一个玩具 。 这是用买玩具的这件事来加强提高成绩的概率 , 这就是所谓的正强化 。
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要“强化”,缺点要“淡化”,才能做好扬长避短
文章图片
而负强化则是一种一个结果的出现是由于摆脱了不好事情构成的 , 以后这种行为被增强 , 就出现了负强化 。
举例来说就是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 , 说如果这次成绩提高了十分或者进入年级前十名之内 , 就不让孩子这周做家务了 。 这就是用“不让他做家务”的条件来加强他提高成绩的行为 , 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提高成绩了 。
正负强化总体来看都是通过奖励或者免除不好的行为来刺激孩子 , 这种行为都能够让孩子感觉到一种被激励的感觉 。 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 这样不仅起不到作用 , 还会适得其反 , 让孩子更加叛逆不听话 。
父母对孩子的优点要“强化”,缺点要“淡化”,才能做好扬长避短
文章图片
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就是如果孩子这次考试没有进入全年级前十名的话 , 就惩罚他刷一星期的碗 。
很多家长觉得提高孩子成绩的方式以惩罚的方式来得更为直接 , 其实真正试验了之后才能够发现正负强化的方式比惩罚来得更好 。 这样不仅能够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 而且也能够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 。 当然 , 在生活中强化孩子优点 , 淡化缺点的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