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能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读懂“边际效应”,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 )


从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来 , 物质奖励在初期的效果非常显著 , 但随着孩子阈值的升高 , 激励的效果会因为"审美疲劳"而越来越差 。
这时候 , 激励与表现之间就会呈现出"倒U型关系" 。
到底能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读懂“边际效应”,问题便迎刃而解
文章图片
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 , 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将物质奖励切换到精神嘉奖上
什么意思呢?
就是家长们应该在物质奖励的初期 , 就做好切换的准备 。
比如就说在孩子自己整理课本的时候 , 你可以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跟伴侣说:"你看 , 宝宝做的越来越好了 , 课本都摆放地很整齐 , 整洁得都要超过你了 。 "
一旁的孩子虽然没说话 , 但心里肯定乐着呢 。
后来如果和孩子一起去朋友家里做客 , 或者是到亲戚家里 , 都可以利用孩子在的时候夸奖孩子最近做的事情 , 让孩子获得认可和价值感 。
当得到认可越来越多 , 感受到其他人赞赏的目光和鼓励的神情时 , 这类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就不在物质奖励下的驱动事件 , 而是一件有意义、值得自己去做的事情!
到底能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读懂“边际效应”,问题便迎刃而解
文章图片
(2)一定要做好适时的切换
通过上面的讲述大家一定都看出来了 , 物质奖励到底能不能用、可不可取 , 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做好适时的切换 。
只要能及时让孩子体会到做事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 用成就感慢慢替换物质奖励带来的动力 , 初期的物质奖励就没有问题 。
而很多家长没有做好适时切换的原因是因为 , 我们大多数人潜意识里都觉得像价值、意义这样的词听起来很不实在 , 不确认它是否能真正地对孩子起到激励的作用 。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DanAriely)在他的著作《怪诞行为学2》中 , 为了证明意义、价值能够成为影响人们努力程度的主要动力 , 做过一个"试卷实验" 。
他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组 , 分别做试卷:
第一组是"获得关注组" , 交试卷的时候会获得认可;
第二组是"不理不睬组" , 收卷人连看都不看;
第三组是"粉碎试卷组" , 收卷人不但不看 , 还将学生的试卷直接扔进旁边的碎纸机里 。
几个回合下来 , 人们发现"关注认可组"的成绩最好 , 回答试卷的数量比"粉碎试卷组"多得多 。
这个实验向我们表明 , 孩子虽然确实迷恋物质的奖励 , 但是仍然有强烈的精神追求 。
所以 , 在孩子做事情的起步阶段 , 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孩子迈出第一步 , 并在适当的时间切换成精神褒奖 , 让孩子觉得乐在其中 , 能够展现自我 , 带给孩子更长久的驱动力!
到底能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读懂“边际效应”,问题便迎刃而解
文章图片
我是奶嘴妈妈 , 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 , 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 , 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 , 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 , 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 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