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我不曾想过 , 我的朋友经历过那样的童年 。
小时候 , 她只有奶奶陪着她 。 虽然爸爸妈妈都在身边 , 但是他们白天去上班 , 晚上回来都在吵架 。 不仅如此 , 妈妈还和慈祥和蔼的奶奶吵架 。 她说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她 , 只对弟弟妹妹好 。
"我同学说怎么一件新衣服也没有 , 他们怎么知道我妈一分钱都不给我买 , 还总是骂我什么事都做不会 , 考差一点都要被她说好几天 。 "她难过地说道 。 "我当初嫁给他 , 就是想快点离开这个家 。 没想到 , 我连在爱情里也是不幸的 。 "我握着她的手 , 始终说不出话 。
试想曾经孤僻的她 , 终于在遇见她前夫时开朗了许多 。 但如今 , 她又开始"自闭"起来了 。 我多么担心她 , 也无奈不能改变她过去的经历 。
谁不想有个快乐的童年 , 有个和睦快乐的家庭 。 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家庭琐事、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常常令人心情烦躁 , 我们父母常常一回家就不经意将一天最坏的脾气发泄给最亲近的人 , 常常话一出口就不经意伤害了我们 。 曾经父母如此 , 而现在的我们对待孩子是不是也像自己父母那样呢?我不得不反省起自己来 。
像我朋友那样的孤僻 , 甚至像一些孩子自私难相处 , 是"爱无能"的表现 , 甚至被称为"时代病" 。 而这个"病"往往是在孩童时期逐渐形成 , 通常是因为家长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
文章图片
01孩子自私孤僻难相处 , 或是"爱无能"的表现
如今的孩子多数有个性、有主见 , 但似乎又显得自我与自私 。
像我一个朋友的四岁小儿子俊俊不喜欢出去玩 , 一出去玩就和别人小孩闹别扭 , 朋友感觉十分尴尬 。 这不 , 昨天朋友带俊俊去找他表哥玩 , 一到那看见他表哥手里拿着模型飞机 , 就一声不吭地上前抢了下来 , 两个人就打起来了 。 朋友赶忙劝架让俊俊道歉 , 俊俊就是不肯说话 , 躲在一边自己玩玩具 。
像俊俊这样自私孤僻难相处 , 我们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爱无能" 。 "爱无能"一开始源于一本同名书籍 , 本来主要指人们在爱情中脆弱不堪一击 , 想爱对方但不懂得也不会爱对方 。 后来 , "爱无能"泛指为人们对于深刻的爱 , 或者其他深层的需要相互交流的情感不感兴趣、或无所适从 , 总的来说就是不具备爱的能力 。
而孩子"爱无能"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点:
(1)孩子患有亲密关系恐惧症 , 最突出表现为性格孤僻 。
有些孩子会躲开父母的拥抱和安抚 , 经常与父母或者亲人保持距离 , 或者是不向父母说心里话 。 还有一些孩子性格孤僻 , 常常在幼儿园里独来独往 , 不合群 , 像我朋友的孩子俊俊就是常常在幼儿园一个人玩玩具 。
(2)缺乏安全感 , 极度渴望爱 。
通常他们语言表达上、行为习惯上时而表现得小心翼翼 , 时而表现得乖张暴躁 , 对外界产生戒备、抵触的心理 , 不轻易相信他人 , 用粗暴、谨慎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 , 比如大发脾气、想要爸妈陪着睡觉这些在我们眼里看来是脾气不好、胆小的行为 , 其实可能是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
(3)不懂照顾别人的感受 。
逢年过节亦或者家庭聚会时 , 家长们往往会发现这种现象:在这群孩子中总有一类孩子 , 凡是以自我为中心 , 不懂照顾别人的感受 , 什么吃的喝的都往自己身上揽 。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 但从某种层面上来讲 , 这也是孩子爱无能的表现 。 他们不懂如何表达爱 , 也不懂如何用这份爱去关怀别人 , 于是就会情感失衡 , 进而使他们逐渐偏向自我 , 过分关注自我 。
总的来说 , 往往"爱无能"的孩子 , 不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 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 变得胆怯、懦弱、自卑、暴躁 。 他们对待自己越亲的人脾气越坏 , 对父母任性妄为、无理取闹 , 他们不懂感恩之心 。 出了家门 , 到了学校 , 他们不懂如何与他人沟通、相处 。
文章图片
02孩子"爱无能"源于缺乏"同理心"
有人说 , 在屡禁不绝的校园霸凌事件背后 , 是现在的孩子不懂"爱" 。 什么是爱?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理解 , 关于"爱的教育" , 也早已有许许多多的教师致力其中 , 努力培养孩子懂得去爱自己、爱他人 , 我们家长对孩子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 。 可为什么依然还有很多孩子表现出爱无能呢?
- 孩子的“坏习惯”屡教不改?试试“行为契约”,让好习惯成自然
- 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父母再给“自己”一次提升的机会
- “护犊子”没错,但过度会让孩子有“受害者人格”,家长要注意
- 孩子长相丑遭“嘲笑”?先别急着反击,教孩子“自我接纳”更重要
- 孩子问一些“尴尬”的问题,该如何解答?聪明的父母是这样说
- 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创设“阅读区角活动”,让孩子不爱阅读都难
- 让孩子自己掌控“零花钱”,会提高理财能力吗?错,还需这3步
- 孩子出现这四个症状,说明肚子有“蛔虫”,太晚知道孩子会长不高
- 如何让孩子培养“好习惯”?家长懂得“习惯回路”是关键
- 别再训斥孩子“人来疯”,这3种好处,其他地方要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