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现好就奖励?“贝勃定律”告诉我们,别让“奖励”变廉价

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妈妈 , 我做完了作业!"孩子完成作业后 , 激动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 他伸出双手 , 激动地说:"妈妈 , 快点 , 我的奖励呢?"
看到孩子这幅模样 , 我的心情很是复杂 。 我既为他完成作业感到高兴 , 却也为他只是为了奖励而完成作业而难过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孩子完成的任何家务、作业 , 都仅仅是为了那个小小的奖励 。
让孩子帮我洗碗 , 他拒绝了 , 除非我说:"你帮我洗碗 , 我会给你奖励的!"又当孩子只想着玩不想写作业的时候 , 我怎么命令他 , 他都不肯写 , 直到我说:"你把作业写了 , 我会给你奖励的 。 "考试考差时 , 我说的是 , "你下次给我考好了 , 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奖励 。 "
奖励也从最初的一颗糖果、两颗糖果、棋牌、看电视 , 到现在的游戏机 , 甚至孩子已经和我要起手机了 。 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 结果却变成了父母求着孩子做 , 孩子才会做 。
不止是我 , 生活中 , 很多父母为了刺激孩子、给予孩子动力 , 采取了奖励的模式 , 结果孩子慢慢地变成一个没有主动意识的孩子 。
孩子表现好就奖励?“贝勃定律”告诉我们,别让“奖励”变廉价】这种时候 , 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 , 很容易让孩子走入"歧途" 。 所以 , 父母有必要知道"贝勃定律" 。
那么 , "贝勃定律"究竟是什么?不断地给予孩子奖励 , 对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响?"贝勃定律"在孩子的教育中有那些重要性?最重要的是 , 父母应该如何运用"贝勃定律"教育孩子?
孩子表现好就奖励?“贝勃定律”告诉我们,别让“奖励”变廉价
文章图片
一、"贝勃定律"是什么?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 , 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之后 , 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 就心理学感受来说 , 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
在父母刚开始实行"奖励措施"时 , 第一次 , 父母奖励给孩子两颗小小的糖果 , 孩子会表现地那么高兴 。 但是 , 第二次 , 父母不能只奖励一颗糖果 ,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 , 一颗糖果已经变得微不足道 。
所以父母必须奖励给父母更多的糖果 , 奖励的次数越多 , 孩子对奖励的要求也就越大 。
那么 , 过度实行奖励制度对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响?
1.将孩子的快乐与价值感物质化
孩子因为完成了一次作业 , 父母便给孩子相应的奖励 , 比如说这个奖励是糖果 。 孩子心思单纯 , 大脑会认为自己完成一次作业的努力就值两颗糖果 。
也就是说 , 孩子会将他的努力、用汗水带来的成果、以及在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快乐等价于两颗糖果 。
这样的思维 , 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
孩子表现好就奖励?“贝勃定律”告诉我们,别让“奖励”变廉价
文章图片
2.削弱孩子的学习动力
孩子想要放弃时 , 父母对孩子说:"只要你再坚持写一会儿 , 或者把这一页
习题做完 , 我会给你奖励的!"
孩子一听 , 马上动力就来了 , 于是乖乖地把父母交代给他的任务完成 。 父母以为奖励措施会使孩子的驱动力更强 , 但实际上 , 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在逐渐削弱的 。
因为孩子完成任务 , 不是为了自己好 , 而是为了父母所谓的奖励 。 这就好比 , 父母是赶马的人 , 孩子是马 。 父母必须要推着马往前走 , 孩子才会往前走 。 但是 , 一旦父母不推着孩子 , 孩子就不会自主往前走 。
3.孩子容易变得叛逆
一开始 , 孩子会为了奖励而乖乖地听父母的话 。 随着奖励逐渐变得有含量 ,
孩子会对父母提各种各样不合实际的要求 。 父母心疼孩子 , 于是也就顺应了孩子的要求 , 尽全力满足孩子的要求 。
但是 , 孩子并不会对父母给予他的奖励看成是父母对他的疼爱 。 相反 , 孩子会把这些奖励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一旦父母不再满足孩子的奖励要求时 , 孩子并不会体谅父母 , 相反会会责怪父母 。 这样一来 , 孩子会逐渐地背离与父母的意见 。
孩子表现好就奖励?“贝勃定律”告诉我们,别让“奖励”变廉价
文章图片
二、"贝勃定律"对我们的启示
《苹果橘子经济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Stephen , 做过一个对比实验:
以奖杯替代奖金 , 作为孩子学习的奖励 , 奖杯的价格并不昂贵 , 大概100块钱左右 , 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 同样金额的奖杯比金钱更具备激励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