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小宝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 正在小区附近读幼儿园 , 与我家孩子是同一个班的 。 有时候小宝会来找我家孩子玩 , 于是我和她妈妈也开始熟起来了 。
有一天 , 小宝妈妈来问我怎么让孩子和自己说心事 。 我就想孩子这么小就有心事了吗?小宝妈妈说昨天小宝幼儿园回来后一直哭 , 他们问她问了老师 , 大家都不知道的怎么回事 。 小宝妈妈特别害怕小宝受了欺负受了伤害 。 而且小宝经常不说自己怎么了 , 就开始哭了 。 虽然小宝是活泼可爱 , 可一旦受了委屈就谁也不告诉 。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 孩子的开心与幸福是我们最关心的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 孩子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 但是孩子更多时候选择不说 。 这就令父母更为着急了 。
回想青春期的时候 , 自己也很少像父母说心事 , 似乎彼此之间有一条无法跨越的沟壑 。 曾经暗暗发誓要做孩子的朋友 , 现在轮到自己当父母 , 却不想还是与孩子距离有些远 , 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 。
那为什么孩子从不愿意向父母说心事呢?父母又怎样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呢?
文章图片
01你站得太高 , 离孩子太远 , 怎么与孩子沟通?
有些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趣事、难过事 ,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交谈着;有些孩子一回到家就看电视、玩游戏、进房间学习 , 不与父母多说几句话;有些孩子在外面和同学谈天说地、无所不谈 , 回到家变得沉迷寡言 , 与父母无话可说 。 同样是孩子 , 差别却这么大 , 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说话的时候 , 容易打断孩子
当孩子和父母说话 , 正说得头头是道的时候 , 父母却打断孩子了 , 觉得孩子的分享太多了 , 不耐烦孩子的分享;有时候父母甚至觉得孩子说话没有抓住重点 , 于是打断了孩子 , 教孩子怎么来说话 , 哪些词没有用对应该要怎么用;
当孩子发表对某一件事的看法 , 很有可能孩子的认知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 , 于是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打断孩子说话 , 急于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 应该怎样想 。 比如:"你不应该那样做"、"你应该……"、"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等等 。
诸此种种 , 孩子都会觉得父母不愿意聆听自己的想法 , 时间长了自然也就觉得没趣 , 于是渐渐地减少了和父母的沟通 。
孩子愿意分享时候 , 父母不愿意聆听
很多父母在孩子想和他们分享某些事情的时候 , 父母们总是以各种理由回绝 , 要么是自己太忙了 , 要么是觉得孩子的分享不重要 。
想要让孩子养成爱与父母分享、沟通的好习惯 , 除了父母主动询问孩子以外 , 当孩子主动分享的时候 , 父母也应当予以支持 , 而不是拒绝 。
因为 , 当孩子屡次遭拒绝之后 , 会产生自讨没趣的想法 , 所以最终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也成了必然的事情 。
还有些父母使表面上聆听 , 但没有用心聆听 。 有时候孩子给父母分享某些东西是想得到父母的表扬或者安慰 , 但父母不懂得适当的给孩子意见或者鼓励之类的 , 孩子很有可能也会察觉到父母的不尽心 。
父母工作忙 , 彼此之间缺乏深刻的交流
现在的生活节奏非常的快 , 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在生活当中都是非常的忙碌 。 小孩子回了家之后就开始写作业 , 或者是开始一系列的兴趣爱好活动 。 而家长们也是非常的忙碌 , 白天再工作上面需要尽心尽力 , 晚上下班回家还需要处理家务事 ,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面小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不会太多 , 孩子没有机会与父母沟通分享 , 彼此之间缺乏深刻的交流 , 交流过于平淡 , 或者仅仅是单向沟通 。
常见家长不时将自己的期望及要求向孩子单向地灌输 , 忽略了孩子内心的个人想法 , 使得亲子双方缺少双向的沟通 。
家长会打断孩子说话并指责孩子说得对不对 , 家长因为自己的原因不聆听孩子的分享 , 家长因为自己的事情把陪伴孩子的时间放一边 , 这样的家长要么站得太高站在道德批评、对与错的角度上与孩子交流 , 要么离得太远忙于工作忙于生活 。
而孩子因为你站的太高不理解自己自然也不愿意再与你交流 , 或者每当想分享时候你不在身边或者拒绝了他 , 因为你离得太远渐渐也失去了与你交流分享意愿 。
文章图片
- 怎么说都不听?孩子处于青春逆反期,“拥抱对抗”帮你解决
- 越吼孩子情绪越激动?善用“低声教育”,“说”比“吼”更有效
- 男孩从小“娘娘腔”,父母该接受还是纠正?这里会告诉你答案
- 孩子社会能力差?教孩子制作“社交脚本”,培养社交“小能手”
- 孩子懒惰不思进取怎么办?利用“马蝇效应”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 暑假让孩子放肆“玩”?聪明的父母会趁机培养孩子的“计划意识”
- 从小听音乐的孩子更“聪明”,重视“音乐启蒙”,孩子能受益终身
- 教育孩子不应“专制”和“放任”,找到管教平衡,要用双向教育
- 【历史故事】赵率教从人见人恨的赵跑跑,到名震天下的悍将
- 孩子“幼升小”,幼小衔接需要些什么?这4个方面帮孩子轻松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