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一转眼 , 又是一年暑假时 , 这个时候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 幼儿园的家长总是唉声叹气:"这群小屁孩 , 现在又要来粘着我了 , 又得开始一段辛苦的看娃时期 , 到底有什么培训班可以给孩子呢?"幼儿园的小朋友最是兴奋 , 终于可以不用天天被拉着去幼儿园了 , 家里就是我们的天堂!
这个时间估计也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最是开心 , 因为其他的孩子又要面临父母塞过来的一大堆补习班的资料和兴趣班的辅导 , 对他们而言:暑假不过就是换了地方去学习 , 就是不用去学校 , 也不用面对老师而已 。
有些父母在孩子还没有放假的时候 , 就开始做好孩子的暑假计划了:文化课辅导班、兴趣培训班 , 都给孩子安排的满满当当 , 保证孩子能够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 而被迫接受的孩子有苦说不出 , 好不容易盼来了暑假 , 却又是和上学一般 , 孩子心里想的就是:我还不如不放暑假了 , 感觉比上课还累 , 连玩和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 只能乖乖服从妈妈的安排!
文章图片
孩子期待中的"睡到自然醒 , 暑假放肆玩"都只能是想想 , 现实状况基本都是充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父母为孩子报班的动机 , 趁机让孩子补知识、长见识、强能力 , 就是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 假期才是赶超别人的好时机 。
但也并非所有的父母都如此 , 有的父母就让孩子尽情地玩耍 , 在父母看来 , 孩子平时学习都很辛苦 , 难得有假期 , 就让孩子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这样也让孩子得到机会去释放压力 , 这样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 , 于是有些孩子暑假就是放肆地玩 , 过得随心所欲 。
这就是孩子暑假安排的极端——"放肆玩"和"狠狠学" , 这样的方式都是有利有弊 , 让孩子放松也不能太过放纵 , 让孩子学习也不能逼得太紧 , 一个是完全没有约束和管教 , 一个是没有一点自由的空间 , 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 有计划、合理安排的暑假才是更合适的 。
那么 , 暑假该不该让孩子放肆地玩?还是让孩子狠狠地学?抓住这次好机会 , 趁机锻炼孩子的计划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 关于"计划意识" , 父母又了解多少呢?
暑假放肆"玩"可不可取?
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上看到父母为了孩子暑假期间的安排一掷千金 , 报各种补习班、各种兴趣班、各种出国游学旅行等 , 都是为了让孩子长见识、查漏补缺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拼命地鞭挞孩子继续前进 , 不让孩子有丝毫的松懈 , 美其言: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 。
但在许多孩子都得拼命学习的时候 , 也有些孩子是属于放肆玩的 , 完全让孩子摆脱学习和学校的束缚 , 放飞自我 , 但是这样也不是科学的暑期安排 , 这又是因为什么 , 我们一起来看看 。
小王的孩子东东12岁了 , 男孩子都比较活泼好动 , 暑假对于他来说就是放肆玩的时间 , 小王就跟我们说:"这个孩子每年寒暑假都是玩得很疯的 , 假期作业什么都拖到最后几天去完成 , 开学一段时间内都是受不了心的状态 , 学习和课程都跟不上 。 有时候 , 老师或是我们教育他 , 这个孩子还总是发脾气 , 不愿意听听我们的意见的!"
那么东东的"放肆玩"暑假是如何的呢?东东说:"平时就和朋友在外面玩 , 在家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 , 爸妈基本都不管我 , 真开心!"
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 放肆玩可以让孩子压力得到释放 , 让孩子可以不用一直在意学习 , 但是这样也会造成"假期后遗症" , 等到开学之后 , 这些问题就会变得严重 , 如生活作息不规律 , 总是懒床;早餐也并不好好吃 , 影响学习状态;总是想看电视、玩手机或是找朋友聊天;没有兴趣学习、写作业 , 总是拖拖拉拉;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惫等问题 。 长远来看 , 这些都表现了孩子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差 , 对于孩子的成长或一生有负面作用 。
文章图片
培养孩子的"计划意识"
其实无论是"狠狠学"或是"放肆玩" , 这些假期计划都太过极端 , 虽然可以学到东西却很累 , 容易适得其反;虽然可以放肆玩 , 但容易留下后遗症 , 怎样过假期才更有意义呢?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趁机锻炼孩子的"计划意识" , 引导孩子做好自己的假期计划 , 让假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
- 孩子懒惰不思进取怎么办?利用“马蝇效应”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 从小听音乐的孩子更“聪明”,重视“音乐启蒙”,孩子能受益终身
- 教育孩子不应“专制”和“放任”,找到管教平衡,要用双向教育
- 【历史故事】陶谦三让徐州刘备为什么坚持不要?
- 孩子“幼升小”,幼小衔接需要些什么?这4个方面帮孩子轻松过渡
- 孩子公众场合“吵闹”怎么办?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 孩子说话混乱没逻辑?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从“讲故事”开始
- “陪读”对小孩的影响有多大?这5种方式让小孩养成独立学习
- 童年的“羞耻”伴随孩子一生,若孩子已有“羞耻感”,该如何应对
- 遇事只会抱怨,让孩子的心态转“正能量”,这3个心理关键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