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二 )


现存史料也证明 , 传国之后 , 赵武灵王的确长年驻跸代地 , 远离国都 。 比如《史记·楚世家》中就记载着 , 公元前297年 , 遭秦国无理扣押的楚怀王逃出关外 , 赴邯郸请求政治避难 。 而此时的赵国呢 , “主父在代 , 其子惠王初立 , 行王事 , 恐 , 不敢入楚王”(《史记·楚世家》) , 这正是传国之后武灵王的真实写照 。
【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文章图片
其实 , 早在公元前307年设立原阳骑邑的时候 , 武灵王就对新军统帅牛翦说过:
“今重甲循兵 , 不可以踰险;仁义道徳 , 不可以来朝 。 ”——《战国策·赵策二》
“传统的车兵、步兵是没办法远涉险阻的” , 似乎早在那时 , 武灵王已经就取道荒漠、奔袭秦国的远景展开过设想 , 而如今为了实践这个伟大的计划 , 他甚至不惮亲身犯险 , 乔装入秦 , 以考察秦地的山川险要、关隘交通 。
《史记·赵世家》载:
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 秦昭王不知 。 已而怪其状甚伟 , 非人臣之度 。 使人逐之 , 而主父驰已脱关矣 。 审问之 , 乃主父也 。 秦人大惊 。 主父所以入秦者 , 欲自略地形 , 因观秦王之为人也 。
——《史记·赵世家》
【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文章图片
这是战国史上最精彩的英雄传奇 。
但遗憾的是 , 短短三年之后 , 这段尚未写就的传奇便戛然而止 。 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席卷了沙丘宫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政变军队围困整整三个月后 , 黯然离开了人世 。 赵国怎么会突然政变?武灵王怎么会凄凉以终?司马迁将此归咎于赵武灵王废长立幼的错误安排:
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 , 后得吴娃 , 爱之 , 为不出者数歳 。 生子何 , 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 。 吴娃死 , 爱弛 。 怜故太子 , 欲两王之 , 犹豫未决 , 故乱起 , 以至父子俱死 , 为天下笑 , 岂不痛乎?——《史记·赵世家》
【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文章图片
《史记》对沙丘之乱的解释是这样的:在迎娶惠后娃嬴之前 , 赵武灵王本来已经册立了长子赵章为太子 。 惠后专宠之后 , 武灵王为她废黜了赵章的太子名分 , 改立惠后之子赵何为嗣 。
公元前301年惠后早逝 , 失去了庇护的赵何与父亲赵武灵王的关系日渐疏远 , 反倒是面对长子赵章 , 武灵王时时感觉歉疚 。 于是他想到了将赵章分封到代地 , 并有意将代地从赵国分裂出去成立一个新的国家 , 命赵章为王 。
正是这个不恰当的想法刺激了赵章的夺权野心 , 让他伙同国相田不礼发动兵变 , 企图刺杀异母弟惠文王赵何与宰相肥义 。
事先觉察到叛乱意图的大臣李兑一度尝试劝说肥义 , 希望他交出权柄 , 让位于公子成辅政 , 但遭到了肥义的拒绝 。 赵章叛乱不久 , 公子成和李兑闻讯赶来靖难 , 将赵章和田不礼逼入了武灵王的沙丘宫 。
两位大臣指挥四邑之兵将沙丘宫团团围困 , 直至赵章身亡仍不肯撤围 , 因为他们担心包围沙丘宫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武灵王的嫉恨 , 自己将来要遭报复 。 而围困中的赵武灵王呢 , 饥不得食 , 万般无奈之下甚至去掏鸟窝里的幼雀果腹 。 三个月后 , 一代英主终被活活饿死 。
【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文章图片
不得不承认 , 赵武灵王对两个儿子的安排确有不妥 , 对代地的处置更是遗患深重 。 从前因为有中山国的阻遏 , 代地与邯郸的关系本来就嫌疏远 。 《史记》载:
(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 , 王略中山地 , 至宁葭;西略胡地 , 至榆中 。 林胡王献马 。 归 , 使楼缓之秦 , 仇液之韩 , 王贲之楚 , 富丁之魏 , 赵爵之齐 , 代相赵固主胡 , 致其兵 。 ——《史记·赵世家》
司马迁说赵固的职务是“代相” , 这似乎表明吞并中山之前 , 赵国是将代地作为相对独立的封邑而非国君直属的郡县来进行管辖的(所以才会设相而不设郡守) 。
中山灭亡 , 代道大通 , 这本是让代地加速融入邯郸的大好契机 , 但武灵王错误地将长子赵章封到代地 , 反倒进一步加深了代地与邯郸的分裂倾向 , 至到分王二子的想法出炉 , 内讧终于不可遏制的爆发了 。
【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别再说赵武灵王之死是因为废长立幼了,真实原因就藏在他的谥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