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1993年,河南小山村突然来了几名日本人,这次不是侵略,而是感恩

1993年的一天 , 河南南召县太山庙镇梁沟村突然来了几名日本人 。
这些日本人到达后 , 直奔村民孙邦俊的家中 , 这次他们来不是侵略 , 而是感恩 。 当时孙邦俊已经去世 , 迎接他们的是孙邦俊的儿子孙保杰 。
他们看到孙保杰后 , 先是深深地鞠了个躬 , 然后递上了他们带的礼物 。
面对突然到访的日本人 , 孙保杰没有感到诧异 , 接过礼物后告诉他们:“你弟弟在那间屋里” 。
原来这些日本人 , 是要接走47年前孙保杰的父亲孙邦俊收养的一名日本兵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故事还得回到47年前 。
【历史故事】1993年,河南小山村突然来了几名日本人,这次不是侵略,而是感恩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1993年,河南小山村突然来了几名日本人,这次不是侵略,而是感恩】那是1946年的一天 , 当时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将近一年 。
这天孙邦俊在集市上采买生活用品 , 正当他来到包子铺前准备买包子的时候 , 突然看见一个步履蹒跚的乞丐朝他走来 , 并支支吾吾地用手比划着 。
孙邦俊一看就知道乞丐是向他讨要包子 , 孙邦俊正准备递给他包子的时候 , 忽然发现他的身上竟然穿着日本兵服 。 孙邦俊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日本兵 。
孙邦俊呵斥着让他走开 , 但乞丐根本听不懂 , 还是可怜巴巴地向他祈求着 。 看着乞丐蓬头垢面下可怜的眼神 , 孙邦俊还是不忍心将买下的包子都给了乞丐 。
原本以为给了包子就没事了 。 谁知道给了包子之后 , 乞丐却步履蹒跚的一直跟着他 。 后来甚至拉住他的衣服 , 跪在地上祈求他 。 虽然乞丐嘴里说着话(日语) , 孙邦俊却一个字也不懂 。
孙邦俊推搡了几次都没有甩掉乞丐 , 最后善良的他只好把乞丐领回了家 。
【历史故事】1993年,河南小山村突然来了几名日本人,这次不是侵略,而是感恩
文章图片
回到家后孙邦俊给乞丐清洗了一番 , 才发现这个日本兵头部遭受了重创 , 说话语无伦次、痴痴傻傻 。
原来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后 , 在接下来的几年内 , 我国都在分批次的遣返日本侨民和日本士兵 。 到了1947年 , 很多日本兵都回到了本国 。
孙邦俊救下的这名日本兵正是因为他的头部受伤 , 不能说清楚他家乡的具体位置才被遗弃在了街头 , 沦为了乞丐 。
当村民得知孙邦俊收养了日本兵 , 很多人义愤填膺地到他家谴责他 , 甚至他的家人还有亲戚也都劝他放弃了 。 但是善良的孙邦俊说什么也不愿将日本兵赶出家门 。
孙邦俊的家里原本就不富裕 , 为了给日本兵看病 , 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 还欠了300多元的外债 。 他原本想着给日本兵看好病后 , 送他回家 , 谁知道钱花光了 , 还是没看好病 。
又过了几年 , 日本兵慢慢融入到了孙邦俊一家的生活 , 失去亲戚的孙邦俊也把他当作家人看待 , 还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 , 叫李同 。
【历史故事】1993年,河南小山村突然来了几名日本人,这次不是侵略,而是感恩
文章图片
久而久之 , 村民们也慢慢发现李同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 , 而且很有礼貌也很和善 , 于是大家开始接受了他 。
转眼多年过去 , 日夜操劳的孙邦俊病倒了 , 1962年便去世了 。
去世前他嘱托儿子孙保杰一定要好好照顾李同 , 有机会一定要把他送回日本 , 让他和家人团聚 。 孙保杰一一答应 , 并将李同唤做“憨叔” , 一家人待他如旧 。
不知不觉 , 四十多年过去了 , 中日也恢复了建交 , 孙保杰从未忘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 一直在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 , 在各个能够发布信息的地方向外界公布李同的身份 。
直到1992年 , 孙保杰了解到一个日本访华团即将到达河南 , 他欣喜万分 , 告知相关部门后也引起了重视 。
巧合的是 , 在这个访华团中 , 有一名叫作津田康道的日本人 , 当他看到李同的模样后 , 便一口咬定李同就是他曾经的战友 。 后来DNA鉴定后 , 再次确认了李同的身份 。
【历史故事】1993年,河南小山村突然来了几名日本人,这次不是侵略,而是感恩
文章图片
原来李同的日本名叫石田东四郎 , 是日本秋田县增田町人 。
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顺利考入了东京农学院 。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 , 以“帮助中国变得美好”的名义 , 欺骗了很多有学识的日本青年参与到了战争 。
只可惜石田东四郎的父母早已离世 , 如今仅有弟弟石田小十郎在世 。 当弟弟得知哥哥没有死还被中国人收养后非常感慨 , 协同亲戚一起来河南接哥哥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