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论唐朝人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活动

海洋 ,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 , 属于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 , 充满着未知 , 人们对海洋带着无限的好奇心和恐惧心理 。 不过中国人向来是敢于挑战 , 面对神秘有未知的海洋 , 并没有停止脚步 , 依然选择战胜自己的心理 , 从而对海洋进行开拓 。
【历史故事】论唐朝人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活动
文章图片
根据中国文献《竹书纪年》的记载 , 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开发和利用海洋 , 因为在这文献中有记录说夏帝王芒曾“命九夷 , 东狩于海 , 获大鱼” , 因而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在享受海洋资源的馈赠 。
此外 , 研究表明 , 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就是来自海洋 , 因此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1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盛世大唐 , 他们对海洋是怎样的看法和探索 , 今天就来探论一下唐朝人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活动!
一、唐朝人的海洋意识
1、唐朝人对海洋的未知充满恐惧
其实信仰神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 因为古代的科学力量有限 , 对大自然的诸多问题无法做到正确的认知和针对性的应对 , 因此心中会产生恐惧 , 希望有神奇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
【历史故事】论唐朝人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活动
文章图片
在唐朝 , 海洋就是一块极其危险的神秘地带 , 所以人们带着好奇心和期待神明的护佑而踏上开拓海洋的征程 。 例如唐朝晚期的诗人高骈曾留下一句“沧溟八千里 , 古今畏波涛”的诗句 , 就是说自古以来大家都海洋就存着害怕和恐惧
例如在《越中问海客》中 , 诗人刘脊虚以一句“谁念去时远 , 人经此路稀” , 表达了自己对海洋的迷惘和怀疑乃至害怕的心理;又例如在唐朝文人长孙佐辅所写的《楚州盐磕古墙望海》 , 他在这里面表示自己从想着要出海 , 到登上高处望无边无际的海洋之时 , 心中的不安让他产生退缩的念头
他先是说“我从西北来 , 登高望蓬丘” , 但是当长孙佐辅看见“阴晴乍开合 , 天地相沈浮”与“长风卷繁云 , 日出扶桑头” , 这一幕海洋态势让诗人长孙佐辅只能来一句“明发促归轸 , 沧波非宿谋” , 这是被浩瀚的大海惊住了心中的欲望!
【历史故事】论唐朝人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活动
文章图片
因而古人祭祀神明 , 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唐朝人需要有一种心理安慰 , 因为当每次出海之前 , 祭拜海神之后再出发 , 心中就会暗示自己有神明在保佑自己 , 所以在海上行事之时会减少很多顾虑 , 而更加大胆地去面对海洋
例如在《全唐文》中有一篇韩愈的作品 , 叫做《南海神庙碑》 , 在这里面记载着唐朝官方规定 , 要求广州刺史每年的立夏时节举行祭祀南海之神的活动 。 虽然唐朝人对海洋的辽阔无边而未知产生了恐惧 , 但是并没有阻止唐朝人对海洋的好奇心与开拓之心 。
2、唐朝人对海洋的实际认知和探索之心
对唐朝人来说 , 海洋虽然充满着未知 , 但是他们同样知道海洋也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 因此同样有很多唐朝人对海洋的开拓之心没有退缩 , 所以唐朝人的探索意识从未真的断绝 , 而是在很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
【历史故事】论唐朝人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活动
文章图片
其实唐朝人对海洋的认知还是属于比较到位的 , 即便当时没有高科技 , 但是他们靠人力物力同样能对海洋有一定的实际认知 。
例如唐朝的樊阳源在《众水归海赋》中写道:“大矣哉 , 海浩漾 , 寻之无际 , 望之无象” , 这是对海洋辽阔的描述 , 接着他又写到“利万物以成德 , 总群川而为长” , 他这一句就说世间万物之生长都要依靠海洋的馈赠 , 还讲到河流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
例如孟云卿《放歌行》中说到“吾观天地图 , 世界亦可小” , 这是说世界的大小 , 然后他的最后一句是说“落落大海中 , 漂浮数洲岛” , 孟云卿直接认识到海洋特别的大 , 自己所呆的陆地在海洋面前特别的渺小 , 这个正符合“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实际情况 。
因此唐朝诗人梁洽在《海重润赋》中专门讲到唐朝人的探索之心 , 梁洽先是一句“灵海之间 , 孰知其极” , 接着再来一句“愿乘桴以攸往 , 非引蠡而能测” , 这样就把自己对海洋的好奇和探索之心给表达得淋漓尽致 。
【历史故事】论唐朝人的海洋意识与海洋活动
文章图片
同时梁洽还说了唐朝人为什么会对海洋有着无限的探索之心 , 便是因为唐朝人认为海洋之中所拥有的物质资源是无穷无尽的 , 例如他在《海重润赋》还讲到“详夫海之为器也……怪必斯蓄 , 珍无不丽” , 所以要探索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