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杨开慧藏在家里的书信,52年后才重见天日,可惜主席已去世6年

昨天是毛泽东诞辰127年 , 他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国家命运 , 向毛主席致敬!
总有那么一种人 , 他们也许没有过人的外表 , 但在某个领域可以站在无数人敬仰的位置 , 可谓魅力四射 , 这种人就是我们口中的英雄 。
他们不畏生死 , 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殷实的基础 , 但在同时 , 这又是建立在痛失小家的前提下 。
毛主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他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 不过他也为中华之崛起失去诸多 。 尤其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故事 , 最是让人叹惋 。
【历史故事】杨开慧藏在家里的书信,52年后才重见天日,可惜主席已去世6年
文章图片
杨开慧在自己最为青春年华的时候 , 遇到了毛泽东 。 两人年轻气盛 , 满腔抱负 , 因为志同道合 , 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
他们的爱情平凡却又感人 , 杨开慧和毛泽东在一起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 , 一直保持着炙热的初心 。
不过 , 他们留下来的共同遗物实在太少 。 就连当初两个人的合照 , 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落民间 , 至今未能找到 。
唯一属于两个人的遗物 , 应该就是当初杨开慧使用过的皮箱了 。 这个皮箱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杂物 , 有化妆品 , 也有毛泽东的一些手稿 。
谁能知晓 , 这个皮箱竟承载了夫妻两人那么多的回忆 。 他们的感情 , 也像年久不坏的皮箱一样 , 经住了时代的考验 。
1913年 , 尚处19岁的毛泽东成功凭借着出色成绩考入湖南立第四师范(后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
他很幸运 , 第二年 , 学校就成为当时湖南最出色的师范类学校!
【历史故事】杨开慧藏在家里的书信,52年后才重见天日,可惜主席已去世6年
文章图片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当时在湖南高师讲学 , 毛泽东的伟大抱负、雄伟气魄和精湛学识 , 深得杨昌济的赞赏 。 杨昌济明白 , 此子非池中之物 。
但此时 , 他并没有想到 , 自己的女儿会嫁给他 。 毛泽东的卓识深深打动了当时年少的杨开慧 , 此后他们经常一起学习讨论 。
杨开慧也时常将自己写的生活日记送给毛泽东看 ,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下 , 二人有了不一样的情愫 。
悬殊的身份和家庭环境 , 并没有影响到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感情 。 当时为了能和她见上一面 , 毛泽东花费了很多的心思 , 甚至还曾将周边好友的钱借了一圈 。
那个年代里 , 北方冬季冷风瑟瑟 , 一场大雪能让一个常人胆颤不已 。 毛泽东毕业后 , 经常来回奔波于长沙、北京等地 , 生活较为拮据 。
为了让毛泽东在北京有个落脚之地 , 杨昌济便向当时的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推荐 , 让毛泽东到图书馆任管理员 , 月薪8元 。
在这里 , 毛泽东与杨开慧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 , 开始确立恋爱关系 。
毛泽东后来回忆说:“也是在这里 , 我还见到而且爱上了杨开慧 。 ”
1921年春节前夕 , 他们他们正式结为夫妇 , 婚后生活也格外幸福平和 。
【历史故事】杨开慧藏在家里的书信,52年后才重见天日,可惜主席已去世6年
文章图片
从他们确立恋爱关系到结婚 , 期间早有书信往返 , 寄托相思 。 杨开慧在自传散文中 , 曾对这段恋爱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 。
“自从我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 , 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 , 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 , 是为他而生的 。 我想象着 , 假如一天他死去了 , 我的母亲也不在了 , 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 , 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而毛泽东也在他们结婚前夕 , 也给杨开慧写了一首情浓词美的《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 , 江海翻波浪 。
夜长天色总难明 ,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
晓来百念都灰尽 , 剩有离人影 。
一钩残月向西流 ,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二人结婚后 , 毛泽东便在长沙、广州、上海、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 夫唱妇随 , 杨开慧也是跟随左右 。
1922年10月 , 长子毛岸英出生 。 1923年11月 , 生下次子毛岸青 。 同年冬天 , 毛泽东由长沙赴上海转广州 , 从事革命活动 。
临行前 , 作《贺新郎》给开慧 , 充满儿女情长和离愁别意 。 表达了对杨开慧坦荡胸怀的由衷赞美 , 也寄寓了毛泽东不可遏制的殷殷爱意 。
1927年2月 , 杨开慧为毛泽东生下小儿岸龙(后下落不明) 。 同年10月 ,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 , 而杨开慧带着3个孩子回板仓 , 做党的地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