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难得」,笑果「难为」( 二 )


与之前大多数喜剧节目相比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最大的亮点其实是对编剧的强调和内容的共创 , 这其中包含了编剧和演员等团队的共创 , 进而形成了一个更贴近年轻受众的综艺喜剧节目 。
相比于脱口秀大会的综艺内容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所包含的内容维度显然更加开阔 , 既有素描喜剧(sketch)和漫才 , 也有默剧和独角戏等等 。 这种共创模式带来没有固定模式的表演状态 , 汇聚了喜剧更大的可能性 。
喜剧「难得」,笑果「难为」
文章图片
比如第二季中 , 刘旸作为知名的脱口秀演员 , 与团队上演了作品《虎父无犬子》 , 他扮演的是一个家访的老师 , 与学生父母上演了一出妙趣横生的闹剧 , 学生身上的种种毛病 , 都在家长身上找到了根源 , 讽刺了现实中家庭教育的种种问题 。
创造性是喜剧大赛最大的惊喜所在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塑造了「皓史成双」等荧幕CP , 也让蒋易等演员走上更大的戏剧舞台中 。
与此同时 , 编剧六兽等幕后工作者也得以大放异彩 , 马东当时认为 , 「编剧的作用非常大 , 他要当一面清醒的镜子 , 在演员演飞的时候得把它扽回来 , 在本子推进不下去的时候 , 又得靠演员去找那些感觉 , 找舞台上的分寸 。 」
第一季的光环总会给第二季带来压力 , 即便号称从赛制到主题等方面带来全方位的升级 , 延续爆款IP , 但从目前的第一期节目看 ,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也只能算是勉强维持住口碑 , 综艺效果满满 , 但「笑果」不尽人意 。
「综艺效果太浮夸了 , 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为了节目效果 , 用的着这么聒噪和浮夸吗?」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评论中 , 既包括了与《脱口秀大会5》的对比 , 也包括了与喜剧大赛第一季的对比 , 这种多维度的对比逻辑 , 注定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观众的受欢迎度上难上加难 。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豆瓣讨论中 , 关于节目最热的一篇质疑是关于好笑不好笑的问题 。 「喜剧的前提应该是好笑 , 之后再谈有无深度」 , 这种论调针对节目中在意深度而弱化笑点的情况 , 强调喜剧大赛和戏剧大赛有本质的区别 。
但事实上 , 马东一直在意的也是笑点 , 他在节目播出后的采访中提出 , 「笑是喜剧的目的 , 类型化不是喜剧的关键」 , 展示类型的多样并不是节目的职责所在 , 「至于怎么让别人笑、你用了什么手段 , 那是你的努力 。 」
归根结底 , 艺术创作者永远坚持的是引领观众 , 而不是完全被观众引领 , 他们当然知道笑的重要性 , 让更多人笑就意味着让更多人知道 , 正如呼兰说过 , 「笑是传播的辅助燃料 , 不好笑 , 就没有那么多人会看到 。 」
呼兰呈现的是跟马东截然相反的观点:笑不是目的——笑是为了我们所谓的「传播」 。 你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是最里面的那个东西 。
而对上升期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来说 , 其即便面临挑剔的观众和浮夸的质疑 , 其还是有更大的试错空间 , 如何避免出道即巅峰的命运 , 是其最大的顾虑所在 , 毕竟所有的制作环节都牢牢把握在马东团队手中 , 而米未的核心是让世界更快乐 。
流量下的暗战喜剧是观众生活中的调味品 , 也是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密码 。 作为国内喜剧综艺节目的顶流 , 《脱口秀大会5》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离不开背后平台的暗战 。
短视频营销是综艺节目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 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做为平台方自然会不遗余力 。 如果说微信视频号对《脱口秀大会》的营销是全方位的 , 那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抖音上的营销还是有所保留的 。
今年7月 , 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 , 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 , 尝试通过合作授权来保护知识产权 , 当时重点提到的节目包括「迷雾剧场」等诸多优质剧目 , 并未包括热门综艺节目 。
如今看来 , 至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这样的喜剧类节目在抖音上营销还是偏保守的 。 《脱口秀大会5》在视频号内 , 把个人脱口秀内容剪辑成完整的短视频进行传播;《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在抖音站内的内容 , 只是偏兴趣和话题引导 。
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和《脱口秀大会5》都是只有会员才可以观看的喜剧综艺节目 , 它们都承载着长视频平台拉升付费用户的重要任务 , 二者深度绑定 , 其内容质量和IP影响力 , 是长视频平台超越短视频平台的最大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