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神话般的九十年代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有人说 , 「好像都在说八九十年代的明星 , 五、六、七十年代没演员?」
继而又讲 , 「说到歌星也这样 , 仿如其他年代没歌星似的 。 」
这个困惑很真实 。
谈到香港影坛 , 一般都从双周一成开始 , 兼及九十年代的群雄 。
若论香港歌坛 , 则是谭张梅陈、四大天王为主 。
而真正的盛况 , 来自九十年代 。
简直如同神话 。
何故?
文章图片
其实很简单 。
第一个原因 , 九十年代的明星真的“够打” 。
1985年在歌坛出道的张学友和刘德华 , 偕同1990年在歌坛出道的黎明和郭富城 , 于1992年获封“四大天王”名号 , 自此雄霸香港乐坛至世纪末 。
一个唱跳天王 , 一个被封歌神 , 一个歌影双优 , 另一个温文尔雅 。
他们几乎垄断了香港所有重量级奖项 , 并牢牢把持了香港乐坛销量的前四名 , 并将影响力延展至了整个华语世界 , 在当年亚洲明星的争锋中 , 郭富城连续七年称霸明星肖像印刷品销量榜 , 刘德华连续六年获选港台十大偶像第一名 , 张学友连续两年获得“全球销量最高华人歌手奖” 。
而即便进入新世纪后 , 只要四人同台 , 所谓压轴就绝没有其他人的事 。
其他歌手虽然在四大天王的“弹压”之下难以出头 , 却仍顽强以对 , 至少还有第五天王的轮转 , 以及王菲、叶倩文、林忆莲等女歌手的盛况空前 。
与之同时 , 香港影坛在1990年正式进入“双周一成”的年代 , 若加上八十年代的年冠情况 , 三人不断创造和打破影史纪录 , 并整整统治了香港影坛十三年 。
此外有“五大巨星”的延展 , 以及从双周一成手里“虎口夺食”的郭富城和郑伊健 , 也有在演技上锋芒毕露的双梁、刘青云、吴镇宇和吴孟达、廖启智、成奎安等大批黄金配角型演员 。
故而即便单谈九十年代 , 无论歌坛、影坛 , 都要远胜其他年代的“风光” 。
更何况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因素 。
文章图片
经过此前年代的铺垫 。
九十年代无论歌影领域 , 作品质量皆全方位上升 。
这个概念与很多人的印象是不同的 。
虽然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影坛 , 已经被称作黄金年代 , 电影年产量已经极高 , 但在剧情的细腻和技术的层次 , 包括表演的能力上 , 其实都有极大提升空间 , 歌坛同样如是 , 谭张争霸已经是盛世 , 但曲风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 。
而到了九十年代 , 随着新人涌现与眼界的打开 , 就可谓水到渠成 。
在影坛 , 有周星驰和李连杰的异军突起 , 成龙与周润发也仍在顶层 , 刘德华继续跟跑 , 也有郭富城和郑伊健这样的年轻一代偶像崛起 。
这个十年的杰出电影作品颇多 。
大致包括有《阿飞正传》、《唐伯虎点秋香》、《黄飞鸿》、《赤脚小子》、《重庆森林》、《东邪西毒》《醉拳2》、《和平饭店》、《春光乍泄》《红番区》、《食神》、《甜蜜蜜》、《一个好人》、《风云雄霸天下》、《我是谁》及《暗花》、《真心英雄》、《喜剧之王》、《暗战》、《枪火》等 。
片单难以尽数 , 但如前述 , 从技术、细腻到表演 , 有了一种全方位的进步 。
文章图片
歌坛则跳出了粤语地域的圈层 , 拓展至华语乐坛概念 。
以四大天王为例 , 郭富城做了最多的曲风探索 , 并成为了华语唱跳歌手的标杆 , 在《吻别》销量大爆之后 , 张学友和刘德华将重心放在了华语歌坛的拓展上面 , 经过数年耕耘 , 结出了丰硕果实 , 将郭富城和黎明远远抛在了身后 , 也算一个经典案例 。
尤其对于郭富城来讲 , 其实甚为可惜 , 他几乎算是第一位以普通话歌曲知名的天王 , 却因为转向深耕粤语歌坛 , 在整个华语乐坛层面上来讲 , 就未能维系当年声势 。
但四个人的作品都有诸多经典 , 《对你爱不完》、《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每天爱你多一些》、《哪有一天不想你》、《夕阳醉了》、《吻别》、《祝福》、《忘情水》、《我来自北京》、《纯真传说》、《唱这歌》、《爱的呼唤》以及《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头发乱了》、《中国人》、《夏日倾情》、《非我莫属》、《笨小孩》、《你是我的女人》 , 这个名单会很长 。
- 41岁霍思燕要放飞呀!穿抹胸泳装天鹅跳白的反光,胸口的痣太性感
- 白芝麻的副作用,今后要学会避免不利影响
- 淡奶油与牛奶的区别是什么呢?
- 大青枣的营养功效作用
- 生姜花椒泡水喝
- 塘角鱼和鲶鱼的区别
- 剩的熟鸡肉怎么做好吃
- 油炸花生米的危害有哪些?
- 正确的煮白茶方法
- 乳鸽的营养价值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