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

作者:李大奎
【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
文章图片
耳熟能详的成语"东山再起" , 又称"东山复起" , 与"重振旗鼓"、"卷土重来"等近义词 , 都表示再度出山走向辉煌赢得胜利的意思 , 也有失势之后重新得势的说法 。
据史书《东晋》记载 , "东山再起"中的"东山"其实是指浙江绍兴境内山阴县的东山 , 因与东晋名士谢安有关 , 故这座山又称"谢安山" 。 "东山再起"本意其实不过是再度出山担任要职 。
这究竟何故?不妨说道说道 。
【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
文章图片
一、年轻时谢安隐居会稽东山
原来东晋名士谢安年轻时无意仕途 , 虽说他从小才学过人 , 以"清谈"知名 , 还有一手好书法 , 从而得时任宰相王导器重 , 荐举他担任从五品的佐著作郎 , 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馆长的职务 , 负责编修国史 。
不过 , 出生于显赫大家族的谢安对仕途生涯起初的兴趣并不浓厚 , 尽管他的父亲谢裒和族下很多弟兄也都担任当朝要职 , 谢安更感兴趣的却是名士贤人般安于平淡的隐居状态 , 根本不求富贵 , 不求功名 。
于是 , 谢安便在一场大病之后 , 辞去朝廷授予的所有职务 , 选择只身隐居会稽东山 , 也就是今天浙江省绍兴市山阴县的东山(隶属上浦境内) , 与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等人密切往来 , 过着"采菊东南下 , 悠然见南山"的雅士生活 。
【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
文章图片
二、家庭的变故国家的危难让谢安出山
谢安隐居东山一晃便是多年 , 期间东晋朝廷多次请他入仕建功立业 , 他都婉言谢绝 , 无意于变幻莫测的宦海官场 。
哪知?就在谢安步入不惑之年 , 谢家显赫的状态已不再如初 , 渐渐江河日下 , 处在"日趋衰微"的地步 。 父亲谢裒、兄长豫州刺史谢奕先后去世 , 兄弟西中郎将谢万也因北征失败被免职废为庶人 。
还飘摇的是 , 东晋的形势岌岌可危 , 强大的前秦威胁着东晋王朝 , 大有一举南下讨伐并吞之意 。
在"世道未夷、志存匡济"的家国情怀下 , 谢安决定应征西大将军恒温的邀请 , 出任司马 , 担当起名士的责任和使命 。
就在谢安赴任的当天 , 很多官员都为他送行 , 其中一个任职御史中丞的官员高崧开玩笑道 , 谢安 , 你一直高卧东山 , 今天到底出山了 , 可喜可贺哈!
"东山再起"便由此而来 。
【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
文章图片
三、谢安不辱使命
【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昭昭天意的是 , 有着治国平天下的大才谢安凭着自身实力完美实现了"东山再起"的声誉 。
他不仅在恒温司马任上展示出了自己文武双全的绝世才华 , 还凭着过硬的政治智慧稳稳地辅佐处在困境中的司马王室 , 得以不断晋级太守、中书、司徒等显要职务 , 后来官至丞相 , 在朝廷面临危难的紧要关头 , 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典范:淝水之战 。
那是公元383年 , 前秦天王符坚亲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征伐东晋 , 而东晋当时仅有八万人马 , 一时人心惶惶 , 溃不成军 , 呈现出未战先败的灭亡迹象 。
【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
文章图片
正是63岁的宰相谢安毅然扛起大旗 , 果断出任征讨大都督 , 亲自坐镇东山 , 以过硬的军事指挥能力 , 在淝水这个地方 , 以八万人马击败了号称拥有百万之众的符坚 , 赢得了以少胜多的关键胜利 。
由此 , 东晋转危为安 , 谢安亦晋级"三公"之列 , 谢氏大家族也得以厚续辉煌 。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久而久之便顺理成章地约定成俗 , 渐渐家喻户晓 。 "东山再起"也成了弘扬谢安精神的一张靓丽名片 , 只要一提及"东山再起" , 人们就不自觉的感慨名士谢安及他颇为传奇的一生伟迹 。
是为叹 。
【历史故事】成语溯源:“东山再起”为何与东晋丞相谢安有关?
文章图片
【作者简介】李大奎 , 七0后 , 法学学士 , 贵州湄潭人 , 文学与历史爱好者 。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 敬请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