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之百越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百越”之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 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载:“扬、汉之南 , 百越之际 。 ”“扬”即“扬州” , 在今江苏境内的长江北岸;“汉”即“汉江” , 发源于秦岭南麓、东南走向注入长江 。 也就是说 , 汉江、长江以南都是“百越”之地 。 后来 , 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 , 百越杂处 , 各有种姓” 。 这里的“百越”之地是指“交趾”到“会稽”之间的地区 。 “交趾”在今越南河内一带 , “会稽”在今江苏境内的长江南岸 。 以上两种说法大致相似 。 从各种史籍得知 , “百越”就是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氏族部落 。 “百越杂处”就是很多种族交错杂居 , “各有种姓”又道出这些种族并不是一类 。 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 , 而不是确数 。 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 。 蒙文通先生《越史丛考》一书认为 , 百越民族中按习俗、方言的不同可分为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 , 岭南地区多为南越、西瓯和骆越 。 此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
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 , 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百越最近的楚国也没能统治百越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误判了形势 , 其统辖的80万大军兵分两路 , 30万北上抗击匈奴 , 50万南下戍守五岭 , 征服百越 。 因此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军力空虚 , 以至于“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楚汉双雄”横扫中原 , 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 , 令尉屠睢指挥50万大军 , 分五路南下 , 进攻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瓯 , 贸然深入到民风彪悍的南蛮之地 , 秦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劲敌 。 在三次力征百越的战争中 , 秦军前后起码折损30多万人 。 当然顽强抵抗的百越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 在战争中 , 起码有近40万百越人或死或逃亡到东南亚 。 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证实: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岛居民 ,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族群 , 其范围西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 东至南美智利的复活节岛 , 南至新西兰 , 北至我国台湾岛 , 直接源于中国大陆的百越民族 , 可见百越人南迁的步伐并没有止于陆地 , 而是扬帆远航、直达蔚蓝大海最深处 。 因为 , 越人的特长是“习于水斗 , 便于行舟” ,, “越人以船为车 , 以楫为马 , 往若飘风 , 去则难从 。 ”当然 , 南岛居民离开中国沿海向南迁徙 , 可能从一两万年之前就开始了 , 但历史上中国大陆只要兵连祸结 , 战火不断 , 民不聊生 , 为了谋生计 , 维持家庭生活 , 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 , 躲避战乱 , 闽粤地区的老百姓就会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 , 乘槎浮于海、江海寄余生 , “下南洋”或称“过番” , 如其先祖一样 , 踏上漫漫海上流民路 。
文章图片
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 , 溪涧冲谷之间 , 而且数目众多 , 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文化特点 。 虽然在今天已经找不到一个名字叫做“百越族”的民族或族群(正如没有一种草叫“百草” , 没有一种官叫“百官” , 没有一种货物叫“百货” , “百越”犹如“百草”、“百官”、“百货”等概念 , 当然也就没有一种古代民族叫“百越”) , 不过 , 百越文化事实上却透过种种不同的方式 , 在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里面留下了种种痕迹 。
例如 , 在南方 , 母系继嗣及相关习俗仍然保留在密集的丛林里 。 而在北方 , 大男子主义的浪潮早已淹没了这种文化 。 南方之南 , 祭祀的不是龙王而是龙母 , 不是玉帝而是妈祖 。 隋初岭南俚族女首领洗夫人 , 历仕梁、陈、隋三朝 , 世为南越首领 , 跨据山洞 , 有部落十余万家 , 被岭南诸郡共奉为圣母 , 她带兵打仗 , 南征北战 , 保境安民 , 使岭南在南北朝动乱时期得以偏安一隅 , 避免了战争的破坏 , 维护了岭南的稳定 , 促进了南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 周恩来曾赞誉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 中国南部边境出现的这种女性至上的蛮夷之风 , 想必大大激怒了北方孔孟之道下的贵族男子 。 这种张扬热烈的土著蛮女 , 为压抑女性的汉文化所少见 , 自然令人侧目 , 引人想象 。 九世纪唐宣宗时期有女蛮国进贡者 , 她们梳有高高发髻 , 戴金饰帽子 , 璎珞被体 , 称为菩萨蛮 。 这大概便是《菩萨蛮》词牌的由来 。 女蛮国有可能是今天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 。 尽管存疑 , 但这个曲调无疑大为流行并保持到晚唐 , 散发着某种异域的热度和狂野的颜色 。
文章图片
例如 , 在南方之南 , 有所谓的“洗骨葬” , 或称“二次葬”的葬仪 。 在中国长江以南各地 , 比如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的汉人 , 以及很多少数民族 , 比如说壮族、藏族 , 都有这种习俗 。 事实上 , 一直到台湾的鹤佬人和客家人也都还采用这种丧葬仪式 , 在土葬数年后开棺取骨 , 然后将全副骨骼一一置入一称为“金斗”的陶瓮当中 。 我记得从小长大 , 陪伴我的两只小猫三只小狗 , 在十几年岁月流逝自然老死后 , 父亲都是采取“洗骨葬”的方式 , 先埋入高山密林草木幽深之处 , 作一特殊标志 , 以备日后寻找 。 三年之后 , 亚热带地区遮天蔽日的风雨交加 , 蛇虫横行 , 蚂蝗遍地 , 原始森林的阴暗和寂静中 , 疯狂恣肆的草木怒长 , 足以腐烂尸身 , 将血肉脱尽 , 此时再起土捡骨 , 洗骨迁坟 , 置于瓮或木匣内 , 重新安葬 。 直到今日 , 我国的许多地区和民族依旧流行洗骨葬 。 其实这是百越之旧俗 。
还有 , 在百越族被汉化以后 , 其所使用的很多字词 , 却依旧遗留在不少民族的语汇当中 。 百越语为黏著型 , 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 , 有人认为越语与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 。
当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 。 屠睢因为滥杀无辜 , 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 , 被当地人杀死 。 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 , 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平定越地 , 经过四年努力 , 公元前214年 , 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 。 而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 , 四方诸侯、豪杰互相争夺 , 中原陷入战乱 。 岭南方圆数千里 , 足以自保 , 秦将赵佗拒绝回中原平叛且趁机自立为王 , 将两广地区及现越南北部称为“南越国” 。 这是一位天高皇帝远的南越王 , 很多人为如何评价他伤脑筋 , 其实大可不必 , 单是做到保境安民 , 已经善莫大焉 , 何况赵佗和辑百越 , 安抚越族 , 促进汉越同化 , 最后大义归汉 , 分明是一代雄主 。 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 赵佗在开发边疆、传播文明方面 , 是引导岭南百越部落从原始氏族社会迅速走向文明时代的文化先驱和伟大政治家 。 岭南越人的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与中原汉人是大不相同的 。 如果汉人歧视越人的不同习俗 , 就容易挫伤越族人民的民族感情 。 于是赵佗带头尊重和顺从越人风俗习惯 , 例如他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氏老” , 还脱掉汉族的正统官服 , 采用越人的服饰 。 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 , 至今两广老百姓仍普遍称善南越王赵陀的历史功绩 。
汉高后五年(前183年) , 赵佗封族弟赵光为苍梧王 , 建立苍梧王国 , 并修建苍梧王城 。 此为我的家乡梧州建城之始 , 也是广西有文字记载建城之始 。 当年南越王赵陀曾经到广信(古代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 , 取“初开粤地 , 宜广布恩信”之意 。 位于现今广西梧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巡视 , 并把“龙精宝剑”赠与苍梧王赵光 。 南越国灭亡后 , 赵光便把宝剑藏于西江南岸的山脉之中 , 每到夜间 , 宝剑便会吐出冲天光芒 , 又顷刻熄灭 , 此乃梧州八景之一“火山夕焰”的典故 。 从此 , 人们便把西江南岸藏剑之山称“火山” 。 我就是在南越王宝剑夜来耀光的地方长大的 , 梧州这座古城已有将近2200年历史了 , 是岭南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熏陶的地方之一 。
【南方之百越】身为南越之女 , 我想 , 那些历史上操蛇洗骨、出没水道、骁勇善战、慷慨悲歌过的百越祖先 , 他们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 , 在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 。 融进血液 , 就得让它流动 , 让它澎湃 , 在最深处紧紧拥抱 。 我不认为百越族有南蛮之耻 , 这样的血统对于我来说 , 是一种精神上的流贯、慰藉与自豪 。
- 南方之楚人
- 在南方之南,中国文化版图的灵动繁富
- 男人过了75岁,做好这些事情,越老越有福
- 质疑|SGB未得到官方垂爱,越南媒体质疑:我们被无视,但依然会参加MSI
- 越活越年轻的10个好习惯,来看看你占了几个?
- 市场|“游戏人的梦想,让行业越来越好”
- 相恋8年的兵哥哥失联,痴情女友跨越2097公里,到部队寻找真相
- 玩家|国产游戏大翻车,鬼谷八荒5%差评如潮超越三国杀,
- 与人交谈,少说自己的这三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
- 男人过了75岁,做好这些事情,越老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