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

酸甜苦辣咸,不同的口味会对我们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带领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团队2020年发表在《糖尿病杂志》一篇研究论文,调查了2亿多人,第一次大规模采用了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了国人生活习惯和疾病的关系。①②
健康时报|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
文章插图
研究截图
不同地区的饮食喜好,不同的口味爱好,也或许带来不同的结果。
1. 北京、东北、海南对油炸烧烤食品更偏爱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高
油炸食品偏好主要分布在北京及其周边和东北地区。
烧烤食品偏好比例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和东北地区,南部的海南省也有很高的比例。
此外,广东虽然比不上北京,但也对油炸和烧烤食品喜爱也偏高。
健康时报|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
文章插图
但是,油炸和烧烤的偏爱可导致高BMI、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发生率,还和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异常升高有关。
健康时报|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研究人员认为,一方面可能是油炸和烧烤食物都经过高温烹饪,可能产生包括反式脂肪酸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等,而这些物质已被证明可促进代谢性疾病。①②
另外,油炸和烧烤食物更美味,为了追求口感容易吃太多,进一步造成代谢性疾病的出现。
2. 东南沿海、北方大城市更热爱甜食
糖尿病、血糖异常风险高
甜食偏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北方的现代化大城市,比如北京和天津。此外,女性爱甜食的比例较男性高。
健康时报|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
文章插图
中国的饮食口味有一句谚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放糖提鲜是南方地区的一种习惯,一位上海网友曾“吐槽”自己的父亲,确诊糖尿病后,还习惯做菜放点糖。
健康时报|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
文章插图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众能量摄入超标,每天活动又不足,每一勺添加糖,都可能为疾病加码。研究也分析提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有报道称蔗糖和果糖的摄入可能是代谢性疾病的潜在病因之一。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甜食摄入量高与糖尿病发病率升高以及空腹血糖异常升高等有关系。①②
3. 四川为中心的地区喜爱吃辣
胃溃疡、肠炎患者要当心
提起川菜,你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麻辣”二字。
恰恰喜辣偏好的人就主要集中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地区,在华北和华中地区也有一些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喜欢吃麻味食物的地区,也是以四川为中心,并广泛分布在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
健康时报|不同区域的人喜欢什么口味?疾病高发也有口味偏好
文章插图
研究分析提到,爱吃辣的程度与糖尿病发病率、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呈现反比关系,“麻”口味同样也与空腹血糖水平呈现反比关系。辣椒素与代谢健康的研究提示其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同时保持胰岛素水平。①②
不过,吃辣要尊重个体感受!如果本身有胃溃疡、肠炎等消化系统方面疾病的患者及痔疮人群吃辣还是悠着点。
此外,辣又经常和重油、重盐的食物联系在一起,像四川火锅、水煮肉片、麻婆豆腐等,在吃辣的同时不知不觉油、盐的摄入也会过量。这点也要注意!
改掉这5个重口味习惯!
饮食上的“重口味”很容易相互影响,尤其是一家人。口味习惯不好的人,还会带来一系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可以说,口味的敏感和健康息息相关。
1. 别吃太咸,盐每天不超6克
都知道高盐饮食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但淡入咸易,由咸转淡难。武汉协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吴艳2019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如果习惯于吃比较咸的食物,那么为了品尝到额外的美味,就需要吃比以前更多的盐,也就会越吃越重口。③
建议:食用盐摄入量控制在每日6克以内。减少调味品、腌制食品、果脯蜜饯食品、加工肉类和甜食类这五类携带高“隐形盐”的食物摄入。
2. 别吃太甜,添加糖每日不超25克
甜食与肥胖、癌症、糖尿病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推荐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制在50克以下,最好低于25克。
建议:要减少甜食和甜饮料摄入,多吃复杂碳水化合物(粗杂粮),多喝白开水、柠檬水或苏打水。
还要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找出隐藏糖,除了直接叫做“某某糖”的蔗糖、果糖以外,“糖”的其他名称还包括高果糖玉米糖浆、糖蜜、玉米甜味剂、原糖、糖浆、蜂蜜或果汁浓缩物。如果糖的添加量在前三位,那这样的食物不吃也罢。④
3. 别吃太烫,温度不超过50℃
国人最习惯趁热吃了。你会发现有人觉得烫嘴的菜,有人却吃得不亦乐乎、大汗淋漓。但这个习惯并不好。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恕军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食管的表面,覆盖着娇嫩的黏膜,食物的温度对它有很大影响:10℃~40℃最合适;50℃~60℃勉强能耐受;65℃以上,会造成烫伤。不要觉得65℃温度很高,一颗热饺子就能超过这个温度。⑤
4. 别吃太油,食用油摄入不超30克
炒菜多放油确实香,但高油饮食不仅会带来肥胖,也会让人“上瘾”。油中翻滚的水煮鱼、酸甜美味的糖醋排骨、色泽诱人的红烧肉……一不小心就吃多了,这不仅仅是因为“管不住嘴”,还可能是油脂在“作怪”。
2019年比利时与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高脂肪食物的情况下,NAPE-PDL酶的活性下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信息无法传递。而NAPE-PDL的酶负责将饱腹信号传递给大脑,告诉身体可以停止进食了。⑥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日食用油消费量为41.6克,远超推荐量。建议每个人每天摄入25克到30克以内的食用油,少吃一些高油脂的加工食品。
5. 口味不要太重,调味品要少放
这里不吃太“香”,不是指食物要清淡寡水。而是说少使用盐、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做菜尽量多蒸煮涮,少炸烤煎等。
尽量保留食物原本的滋味,同时也可以用食物来调味,像洋葱、西红柿、辣椒、香菇、葱、生姜、蒜等具有天然味道的食物,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蔬菜摄入量,还能丰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此外,充分的咀嚼也会增加食物与味蕾最大限度地增加接触机会,可以提高其兴奋性⑦。
很多人习惯了“重口味”,一时往往会难以接受,可以逐步减量,直到可有可无。
本文综合自:
① Journal of Diabetes《Dietary preferences and diabetic risk in China: A large‐scale nationwide Internet data‐based study》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3-0407.12967
② 2020-04-24 健康时报《口味与疾病地图出炉》
③ 2019-07-23 健康时报《重口味会“传染”》
④ 2021-12-14 健康时报《限糖能防癌》
⑤ 2019-04-02 健康时报《吃烫的习惯 必须要改改了!》
⑥ 2019-05-03 健康时报《油腻饮食让人上瘾!》
⑦ 2014-10-13 健康时报《发福和味觉相关》
编辑:任璇
审稿:杨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