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实践科学的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文章插图
- 来自哲学咨询与心灵关怀
同样,“实现个人潜能”似乎也成了一道强制命令,如若没有彻底做到,即便是最有成就的人也会改到内心不安 。最后,人们就会为了“自认可以做到的程度”与“实际上做到的程度”之间有落差而责怪自己,还会后悔地想到,如果当初自己再勤奋一点,或是聪明一点,一定可以完美地实现所有的潜能 。
01
当然,想让自己变得更好,绝对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但是我们的观念恐怕在很多方面都是错误的 。
最严重的错误就在于过度执迷于追求完美 。常见的担忧是:如果放弃追求完美,就会陷入懒散与漫不经心;同时也会怀疑,自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追求各种高标准上是否值得 。这种怀疑出自这样的二分法思维:或者完美、或者平庸,如果没有达到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 。
还有一个错误就是,我们经常折磨自己,决定人生中有许多不可质疑、至高无上、一定要完成的事情 。比如,人们都深信,要成为有价值的人,一定要活得百分之百的成功,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创立者艾伯特·艾利斯认为这种信念既不理性也没有助益 。人类不可能达到绝对完美的境地,越是执着于“绝对必须成功”的自我要求,就越不会着手进行;太关注于最完美的结果,反而会让人失去行动力 。斯多葛学派对此的忠告是:我们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够掌控结果,但其实所能掌控的就只有自己付出多少努力而已,以射箭为例,我们能够展现的只是自己的射箭技巧,至于是否射中目标则永远无法保证 。
另一项可能的错误来自于把过多的责任全部拦在自己身上 。负责人当然是好事,会让我们真正着手去改变事物,但是如果不能把周围情况都纳入考量,就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我们并非遗世独立,周遭的环境多少一定会影响个人发展 。
最后,我们也可能过度重视失败之处,过度看重没有实现的部分 。我们必须接受,自我成长永远不可能包含生命中的所有面向,试图实现某些潜能便意味着放弃其他潜能 。我们拥有的资源有限,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平均地投注到各种事务中 。我们不可能处处都用尽全力、做到绝对完美,这是人类的真实处境 。
有得必有失,我们可以谨慎地选择将注意力投注到已经发挥的潜能上,但要注意,如果投入过多,代价就是错失其他发展机会,或者其他能力的退化 。当然,不能就此推论,人们应该热切抓住自身的不完美,以此作为不努力的借口,但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够在成果未卜时善待自己和他人 。
追求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务,同时也得充分理解不完美的必然性 。对于这样的观念,“森田疗法”的治疗师会建议人们“尽力去做一个最好的不完美的人” 。
02
法国心理学家艾弥尔·库埃认为,人们可以藉由反复背诵“每一天,每方面,我都变得越来越好”而获得某种暗示性力量,进而使其成真 。
如果把这里的“每方面”简单区别为生命中的道德与能力发展:增进个人道德,意指更善良地对待他人,更正面地影响周围与世界;能力发展则在于投入对自己生命更有益的事:身体更健康、人际关系更深刻等等 。
说美德有助于能力发展,这其中还有点道理,但若要相信这两者永远会齐头并进,就有点过度乐观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自私自利的人依旧过着幸福且成功的生活,也会发现有不少圣人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财富甚至是家庭生活,只是为了成就更高的善行 。
过度关心能力发展,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都导向自利的改善活动,而将道德层面贬低到次等地位 。
为了平衡这两个焦点,我们可以把上面库埃的名言修正为:“每一天,在特别重要的层面,我都会尽力去做的越来越好” 。
如此以来,问题就转变为,我们应该努力让哪些事情变得越来越好,以及该做到什么程度 。人们普遍相信,自己正在努力实现的,就是自我潜能 。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到底为何,也有许多人认为能够指出他人的潜能所在 。
但是,根据潜能的定义,若要判断某种人是否真的拥有某种潜能,则取决于发展中,实际上还不存在的状态 。因此,当我们在考虑还没有发展出来的能力时,必须注意,潜能要转化为实际能力,当中的不确定性比一般人设想的要高得多 。能力只是可能存在,但无法实现的理由却数不完,决心、情感、支援不足、环境因素等都会让人失败 。
法国哲学家萨特就批评潜能这种概念,认为它只是给人不切实际的安慰,让人们认为,如果情况有不同的话,其实自己就会有所成就 。对萨特来说,所有的人都只是“自身行为的总和,除了当下呈现的个人生活,他什么都不是” 。萨特坚持“只有已发生的现实才是可信的;所有的梦想、期盼或希望等,对人类来说都只是幻想、无效且尚未兑现的东西” 。人若是老想着自己的潜能,就是从负面的角度定义自己,一直在想着自己所没有实现的东西,而不是正面地去想自己已经做到的事情 。
努力去追求自我成长当然是一种好事,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放弃自恋心态,不再幻想那些自我潜能 。至于放下多少执着,只要不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力所能及地追求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也可能是合适的 。这个说法可以从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应然必须包含无力做到”的观念中获得支持,他的意思是,人们应该为自己设立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高目标,因为,一旦对自己所完成的事情感到满足,人就会失去奋斗方向 。因为有高标准,人才能永远无法宣称自己已经做到最好,因此必须持续地努力提升自己 。
当然,这里的追求高目标和刻板的完美主义并不相同 。无法实现的憧憬值得追求,除非过程中的收获是有价值的 。例如,你的目标是成为数学竞赛的全国冠军,但最终只成为第二名,我们可以说你的付出是有收获的 。完美主义者的问题在于,认为第二名即代表了失败 。他们应该反省的是自己的预设立场,凡事并非全有或全无 。此外,还应该确认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实际上是否真的做得到 。
拼命追求无法完成的目标会使人抓狂,除非你不断提醒自己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你欺骗自己说一定可以完成,那就注定让自己的人生一辈子活在失望中 。大多数的完美主义者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太过努力地想追求完美,而是相信自己真的能够做到 。
来源:改编自《当亚里士多德遇上佛洛依德》,朱立安·巴吉尼,安东尼雅· 麦卡洛 著,刘为宗 译,左岸文化出版:远足文化发行,2016.12 。","content_hash":"75394690
【亚里士多德实践科学的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智慧)】
- 男孩|研究证明生男孩的产妇会更疼,原因很科学,生男生女真的有区别
- 牙科器械|儿童看牙,牙科器械其实都有个好听的昵称
- 生长激素|发育“增速剂”找到了,儿科:敞开吃,胃口好体质强,身高不会差
- 亚硝酸盐|儿科医生提醒最伤孩子的4种早餐,千万别再吃了,尤其第一种
- 脐带|儿科医生提醒:护理新生儿前3个月,爸爸妈妈最容易犯的五个错误
- 爱情心理学百科(爱情心理学之不联系)
- 落户条件(什么的用途)
- 亲密关系是恋爱吗(亲密关系与恋爱小百科)
- 宋妍霏百科(你怎么这么好看宋妍霏)
- 我要当学霸(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