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仙芝|让更多的“她”接种HPV疫苗,他们回到了草原( 二 )


段仙芝|让更多的“她”接种HPV疫苗,他们回到了草原
文章插图

新京报:普及“两癌筛查”之前,一般来筛查宫颈癌的患者的症状是什么?
段仙芝:过去讲叫“倒开花”,通俗说就是绝经之后下体又出血。只要症状上来了,基本就是宫颈癌晚期。但在那之前,很多人不会感觉到任何症状。也有不少医务人员不知道定期筛查的重要性。
段仙芝|让更多的“她”接种HPV疫苗,他们回到了草原
文章插图

新京报:起初开展“两癌筛查”时,当地人的积极性如何?
段仙芝:真正了解筛查必要性的人还是很少的,因此就得好好宣传。自2006年以后,乔老师和我就在全内蒙古来回培训和宣讲,给大家普及乳腺癌和宫颈癌的筛查知识项目。早期参与筛查的人少,大家都觉得没有症状就不必来检查、不用来看病,所以发动人很难。我们就讲课,讲筛查的好处。有一次在一个地方去查,400人中查出4个癌症,28个癌前病变。老百姓就相互传,愿意来查的人就越来越多,大家逐渐就有这个意识了。
段仙芝|让更多的“她”接种HPV疫苗,他们回到了草原
文章插图

新京报:当时为什么会找到乔友林?
段仙芝:我到当年进修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找章文华主任讨教时,她给我介绍的。
新京报:这些年来,你和乔友林一起合作做了哪些事情?
段仙芝:内蒙古基层医师宫颈癌服务能力的提升、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鄂尔多斯适龄妇女两癌筛查与人群预防、中国首个适龄女生HPV免费接种试点市,进而推动中国消除宫颈癌进程。
同题问答
1. 抛开年龄,你觉得一个人正值青春的标准是什么?用三个词形容一下。
段仙芝:青春没有标准,健康是最好的青春。三个形容词: 好奇,简简单单,善意。
2. 如果没有做现在的职业,你现在最有可能做什么?
段仙芝:没有想太多。不走这条路, 就走那条路,没有太大不同。我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年轻人,有工作就很满足。年轻时候我从护士考上的大学,从业轨迹比较清晰。
3. 与18岁时的自己相比,你身上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段仙芝:外表的变化是最容易察觉的,内心的成长是悄然而至的。最大的变化可能还是内心,能够对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的人有更多的体察和默契。
4. 18岁时想得到的是什么?现在得到了吗?
段仙芝:18岁太遥远了,记不清了。现在怕的是很多事情做不完,体力精力都不够。
5. 如果回到18岁,你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段仙芝:年轻真好,珍惜吧。
我们这代人,少年时最想能早点到工作岗位去,充满着憧憬。现在我非常开心,还在我喜欢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的宫颈癌筛查检测率能达到95.2%”
段仙芝|让更多的“她”接种HPV疫苗,他们回到了草原
文章插图

医生
乔友林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卫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研究员、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WHO全球消除宫颈癌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新京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宫颈癌的?
乔友林:我是1986年去的美国,在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书。199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到美国招聘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当时的院长跟我联系,希望招聘我回来帮助院所的发展。那时我已经在世界最顶尖级的学校读完博士了,也在世界最顶尖级的癌症研究机构工作了,就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的能力,能回国为老百姓做点事儿,因此院长来招聘我的时候,我说好没什么问题。
1997年我回国之时,国外有很多的研究都在积极发展中,比如宫颈癌病因,HPV病毒、检测的方法等等。但国内对宫颈癌还没有太多的关注,或者说还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我发现我们还是用的非常简陋的一些方法,我意识到这个领域还是跟国外差距比较大。
一个偶然的机会,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一个教授跟我们医院院长写了封信,说他想跟中国搞合作,院长就把那封信给了我,我一看,机会来了,就跟对方联系。
1998年起,我开始了宫颈癌筛查方法学的研究,一头扎进去了之后,2000年、2003年,2007年……就不断出成果了,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疾病规律和技术。这么些年来,随着整个科学的发展,从最初的对病因学都有争论的状态到现在的疫苗,我也专攻进了这个领域。
新京报:HPV疫苗为什么是预防性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