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科|一片丹心映杏林: 一个人、一个团队和背后的“中医精神”( 二 )


王永钧这方面的理念深受他的老师俞尚德的影响。他还记得1956年去拜见俞老师的时候,看到一位医生举着一张X光片,聚精会神。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会看X光片的中医。俞尚德时任杭州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擅长消化系疾病。他治学严谨,且富有创新精神,正是在他的启发及带领下,王永钧逐步踏上了中医现代化之路。
“西医的手段不仅要用,而且要用得行云流水、炉火纯青。”王永钧说,他去学西医的时候,还有些老中医开玩笑,说他是“中医的叛徒”。但他心里却明亮得很:良医没有门户之见,学西医,并非改投门户,而是“师夷长技”,取长补短。
肾病科|一片丹心映杏林: 一个人、一个团队和背后的“中医精神”
文章插图

讨论医案
按照传统的中医诊疗,治疗肾病主要依靠的还是中医的“肉眼”,但当时的西医已经拥有了光学显微镜等先进的仪器和工具。王永钧就和同事们大胆尝试,在中医肾脏病领域率先开展肾穿刺技术,依靠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这直接为肾脏的肾虚、瘀血、风湿等证候提供中医微观辨证的直观依据。
1986年,他调入杭州市中医院任业务副院长兼中医内科主任,创建了浙江首个中医肾脏病专科。除了开展肾脏穿刺技术外,还带领团队开创了国内中医院多项第一:第一个建立肾病实验研究室,第一个开展系统的透析疗法,第一个开展肾穿刺活检技术……不仅为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创新平台,也打出了杭州市中医院肾脏专科的响亮品牌。
“中医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的宝贵财产。如果不将其发扬光大,那就是我们的罪过。”王永钧说,当前我国中医药正处于快速发展、走向世界的新阶段。要使中医药迈向现代化,必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推动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造福人民、惠及世界。
承古拓新:中医肾病学科发展的引领者
王永钧之所以“名”,最重要之处在于钻研攻克肾病治疗;而王永钧看病之所以“灵”,最重要之处在于他懂得融会贯通,勇于创新。
20年前,王永钧发现慢性肾病患者很多,尤其IgA肾病发病率相当高,遂决心研究它。王永钧和团队在对1148例IgA肾病患者研究分析后,首创IgA肾病的五型辨证:风湿、肾虚、瘀痹、肝风、溺毒,并发现了疾病发展规律是由风湿侵扰,并逐步导致肾气阴(血)虚、肾络瘀痹、肝风内动、溺毒内留。他考虑,将中医的整体观融入到西医临床实践上,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揭示IgA肾病进展机制。
在他的带领下,王永钧团队成功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新方案:个体化、联合、序贯疗法。个体化,即疾病是同一个,但个体不同,表现不同,治疗手段也应不同;联合,即中医用药的“君臣佐使”,由多种不同的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是几种不同的西药联合,也可以是不同的中药和西药联合,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序贯疗法,例如,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后,换一种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避免产生副作用。
肾病科|一片丹心映杏林: 一个人、一个团队和背后的“中医精神”
文章插图

2016年,王永钧团队参与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特色是中西医结合“理论-辨证-治则-新药”研制的全链条创新,显著提高了IgA肾病知晓率和治疗率,使因IgA肾病导致的新发尿毒症下降10.5%,估算全国因此减少医疗费用21亿元。IgA肾病系列课题所取得的多项成果,被推广应用至全国1700余家三甲医院,使广大患者受益。
此外,王永钧还受中华文化的“象思维”的启发,提出“识病-辨证-治病/证”的诊疗思维,提高辨证的正确性;先后以第一承担人完成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十五”中医经验传承研究各1项,获省部科研成果9项,主编学术专著4部,参编《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中医肾脏学》等著作4部……
“医学发展太快,一星期不看,就感觉自己赶不上节奏了。”王永钧说,尽管年过八旬,但王永钧并没有固守于自己曾经获得的荣誉,仍然保持学习的心态,“医学进步,可不认你的年龄。只要你一直在行医,只要你还是一个医生,你就必须不断学习。”
在他面前,变化万端的疾病就是一座座翻不完的山、跨不完的河。他始终以一个孜孜不倦的心态,对疾病进行永无止境的追寻和探索。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正是无数医生身上共同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