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看到我之后30年的人生简介
白简简
【 微创|当爸妈生病了】我不认为生病之后就要特殊对待,把病人当病人,无异于时时提醒她“喂,你有病”,除了徒增压力之外毫无作用。
————————
妈妈前两年病了。
虽然她身体似乎一直不太健壮,多次进过手术室,但这一次,她得了大家甚至都不愿意说出那个字的病,所以,我也不说。
我们开玩笑,说她很幸运,因为一次不明原因的发烧去医院,无意中发现了与发烧并不相关的病。发现得很早,按照医生的说法,做完手术,一切就回到最初的起点,该吃吃,该喝喝。
我是一个热爱科学的文科生,面对疾病的方式一般是看科普读物。外婆得了阿尔兹海默病,我就买了不少相关的书,得出结论是,有家族性遗传因素,且不可逆,于是我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这次妈妈病了,我向身边的医生朋友咨询,他从学科角度出发,告诉我,按时复查即可——我也是这么跟我妈妈说的,但是她信不信就不好说了。
那一代人相信医生,但又有自我疗愈的方式。比如,绝大部分食物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以前我会站在知识的制高点去反驳,但现在我觉得,安慰剂也是一种疗法,关键是心诚则灵。就像王建国说的,吃红枣不补血,但只要不失血,就让他们吃吧。
妈妈暂时治好,未来不可知,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在这个基础上,我能做什么呢?先说件往事。
文章插图
视觉中国供图
18岁离家到北京上大学,第一个寒假前夕,考完试,我和同学约着去北京动物园玩。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冬天的动物们不太愿意出来见客,傍晚5点,已经天黑了,我在动物园门口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妈妈刚做了心脏手术,一切顺利,于是来电告诉我一声。
正准备过马路的我,望着车水马龙,瞬间泪流满面。家人的做法很容易理解,毕竟当时我也还是个孩子,毕竟我就算提前知道也毫无作用,毕竟……算了,结果好,一切都好。
而这一次,从入院检查开始,我就全程远程跟踪妈妈的病情,他们会与我商量,也让我问问身边的“医生朋友”,我意识到,亲子关系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尽管,我依然做不了什么。我除了在一开始确诊后买了机票赶回家看望,之后无论手术还是恢复,照顾我妈的还是我爸和身边的其他亲属。我能具体做什么呢?想来想去,可能只有知识支持和情感支持。
人到了我这个年龄段,父母生病,就成为一件常见的事,因而笼罩在愁云惨雾中的家庭也不在少数。经常听到一句话,生病的人已然病了,还把没病的人拖“死”了。
我不认为生病之后就要特殊对待,把病人当病人,无异于时时提醒她“喂,你有病”,除了徒增压力之外毫无作用。疾病是一个概率问题,就和我们每个人的出生也是偶然一样,与其时时担心明天会不会哪个基因突变了,不如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把得过的病忘了吧。
我是这么跟我妈说的,不管她信了多少,总之她现在与我的视频通话中表现出来的是,该吃吃,该喝喝。也因为每隔三个月要复查,全身CT不知道扫了多少遍。她的身体其他器官和指标都表现良好,甚至比早早就失去了颈椎曲度的我都要健康。有时候,我和我爸都会开玩笑地对我妈说,你真幸运。
但不可否认,得了病或者说得过病的人都是敏感的,我也不知道如果这事儿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会如何,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妈妈偶尔歇斯底里,偶尔黯然神伤,这时候,我就后悔当年怎么没学心理学,至少能用一些手段来抚慰自己——是的,病人发起火来,杀伤力波及四周,你还不能防御。
我一直认为,人对于人生的认知来自身边的参照系。比如,妈妈病了,我才能想到很多问题。人生是个概率,但我的过法可以不是。于是,我又开始做心理建设了,如果我年纪大了怎么办,就和我当初学习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一样。
从我有记忆开始,妈妈是30多岁,所以,我从她身上了解了一个女人从30多岁盛年走向60岁老年的过程。而我一直在亲身体验的,则是一个女人是如何从小姑娘长到三十而立的。
当我到了我妈成为我妈的年龄,两个阶段衔接上了,我仿佛瞬间看到了之后跨度30年的人生简介。而这些内容,是生活的琐碎、疾病的侵扰、不可逆的衰老等并不愉快的事情。
一开始想到这些,我会惶恐,啊,那个青春可爱的少女终究要老去了!但人的强大之处可能在于适应,现在我已经想好了等我退休要写什么风格的回忆录,以及如果有黄昏恋,我要找个什么类型的。
- 腹腔镜|道县:成功开展首例多脏器微创联合手术
- 大隐|下肢静脉曲张怕开刀?“射频消融闭合术”带来微创新选择
- 西南医科大学|推广微创手术,造福彝乡人民 —记西南医科大专家在普格帮扶工作新篇章
- 主动脉|上海专家针刺麻醉为患者微创修补心脏“破洞”
- 撕裂|大姐膝盖一直疼,一查竟是半月板撕裂!关节微创小手术解决大问题
- 微创|“石”志不渝 守正创新
- 坐诊|共建脊柱微创诊疗中心 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 患者|射频消融术---杭锦后旗医院超声科翻开微创介入治疗新篇章
- 三三一医院|娭毑两肺都长了结节 医生一台微创手术全搞定
- 不打孔、不开刀,泌尿外科团队微创手术解患者结石之痛|宽街妙手 | 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