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文艺生产的破坏给美国带来了机遇 , 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之下 , 好莱坞电影成为美国价值全球输出的重要武器 。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 好莱坞的全球优势地位与美国的全球霸权相辅相成 , 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价值”被成功塑造为“普世价值” 。 现在 , 好莱坞电影每年占据全球电影市场份额的85%以上 , 其中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 迄今全球票房前200名的电影中好莱坞电影超过190部 。 好莱坞电影还长期为利润更高的主题乐园与特许商品产业提供IP支持 , 而主题乐园与特许商品产业 , 作为典型的高投入、高回报行业 , 必须依托于极为庞大的观影人群才能成立 。 电影的全球发行与以主题乐园和特许商品经营为主导的经营模式 , 都决定了好莱坞电影必须是最大众化的 , 必须要让尽可能多的观众看得懂、看得开心 。 好莱坞特效大片就是这一主导思想下诞生的最典型的电影类型 , 也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电影类型 。
文章图片
【虚拟|从《头号玩家》到《失控玩家》:进化的结构与不变的主题】《星际穿越》剧照
通过高成本的特效制作 , 好莱坞特效大片可以为各式各样新鲜的幻想题材提供最震撼的视觉呈现 , 无论是《2012》中的洪水末日、《星际穿越》中的黑洞空间 , 还是《失控玩家》中的游戏世界 。 题材的新鲜与技术进步带来的感官刺激几乎是每一部好莱坞大片中唯一会让人感到“新”的东西 , 因而也成为除了明星演员之外吸引观众购票观影的最重要卖点 。 除此之外 , 好莱坞特效大片中提供的一切都是熟悉的 , 熟悉的三幕式剧本结构 , 熟悉的三镜头法镜头语言 , 熟悉的孤胆英雄 , 熟悉的核心家庭伦理 , 熟悉的大团圆结局 , 男女主人公必须得谈个恋爱 , 丈夫最后一定会回到前妻和孩子身边 , 总得有个配角负责插科打诨 , 不管是拯救爱人还是拯救世界 , 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能成功……熟悉到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 , 熟悉到任何人都能顺畅地理解整个故事 , 熟悉到非美国本土观众甚至不会感到文化上的隔阂 , 可以完全将电影当做一个无国籍、全球化的故事来接受 。
好莱坞特效大片从来不是纯粹的艺术作品 , 而是高度成熟的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 由市场调查主导立项 , 剧本的故事线索、主次要情节、滑稽场景、人物对话都可以拆分开来由不同的部门分别完成 , 一部电影可以按照时长精准切分为若干单位 , 在开头的多少分钟内交代主人公将面临的难题 , 在什么时间点出现小高潮或大高潮等等都有据可依 。 当种族歧视受到关注 , 好莱坞大片中就出现非白人男性的主人公 , 当Metoo运动高涨 , 好莱坞大片中就出现更多强有力的女性 , 这些灵敏的调整似乎让好莱坞大片显得既时髦又正确 , 但好莱坞的“安全梦”几乎从不会涉及任何真正的现实问题 , 无论是难民问题、西方民主政治的危机、民粹主义的兴起、贫富分化 , 还是性少数群体与少数族裔的真实困境……最终 , 每一个好莱坞大片的主人公 , 都是相信爱与自由 , 拥有梦想与勇气的理想化的美国公民(或者也可以说是美国人所认为的理想的世界公民) , 他们的正义就是全人类的正义 , 他们或许在影片开场时一度被种族、性别或身份所困扰 , 但只要他们勇敢善良又自信 , 就一定可以跨越一切藩篱与隔膜 。 哪怕《失控玩家》的主人公甚至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NPC , 这一点也没有任何变化 。
好莱坞大片并不尝试讨论和思考任何问题——显然也并不太希望它的观众这样做 , 它只负责熟门熟路地给出早已重复了千百遍的标准答案 , 并把这答案包装得端正又华丽 。 自古真情留不住 , 唯有套路得人心 。 好莱坞的全球成功确实强有力地证明了套路才是文化工业的最强法宝 。 但套路看了千百遍 , 终归是新瓶装旧酒 , 剥开特效带来的感官刺激 , 剩下的只有无聊 。
- 婆媳关系的转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模式|《神海:盗贼合集》GS 8分:体验更好但要花钱升级
- 评分|《神秘海域:盗贼合集》M站媒体评分解禁 均分88分
- 《我的前半生》:全职太太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 血脂异常|《脑心同治 医者语录》 ——陈伯钧:预防心脑血管病要从青年开始
- 《遇见》丨家庭说:人生少做白日梦……
- 我的婚姻还是败给了婆婆
- 吴官正:人情薄如纸(经典好文)
- 《大众电影》封面上的美女,惊艳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