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欧洲杯匈牙利对葡萄牙比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C罗将面前的两瓶可口可乐移到了一边,并举起一瓶矿泉水,表示自己只喝矿泉水。
文章插图
(图源:环球网)
该举动不但对可口可乐的市值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其总损失达40亿美元,还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据美联社报道,自C罗移开可口可乐后,法国队球星博格巴和意大利队球员洛卡特利相继在赛后跟随了这一趋势,移开了自己面前的啤酒和可乐。
所以,以可乐为代表的的这些含糖碳酸饮料(俗称“肥宅快乐水”),为什么会让运动员们如此“嫌弃”?经常喝肥宅快乐水,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太长不看”版:
1.碳酸饮料中的糖可以促进人体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荷尔蒙的分泌,碳酸水、小气泡及磷酸等的刺激也会使我们产生愉悦感
2.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肥胖、龋齿、2型糖尿病、痛风、心血管疾病等的患病风险
3.虽然无糖饮料相对健康,没有证据证明人工甜味剂不安全,但它同样有健康风险,有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对身体具有欺骗性,尽管它能量极低,但会干扰正常代谢,增加食欲,改变肠道微生物,最终导致肥胖
4.选购运动饮料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瓶身有没有“运动饮料”字样,然后再看看食物成分表上有没有标可溶性固形物、钾、钠的含量范围,还要注意含糖量应在8%以下
碳酸饮料是如何让人快乐的?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罐可乐,随着“噗”地一声打开,快乐就开始攀升。当喝到第一口可乐时,甜焦糖的香气冲进嘴里,二氧化碳开始刺激舌头,小气泡的爆裂形成刺激,“咕咚咕咚”之后,再打一个长长的嗝,这份满足感就算达到顶峰了。
文章插图
(图源:123RF)
但是最开始的可乐,并不是食品,而是药品。
据说,可乐是由美国的一位名叫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发明的,他期望创造出一种能提神、解乏、治头痛的药用混合饮料。
彭伯顿调制的“可卡可拉”,起初是不含气体的,饮用时会兑上凉水,只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意外,才变成了碳酸饮料。
而今以可乐、雪碧、橙汁汽水等为主的碳酸饮料风靡全球,成为许多人忙碌生活、繁重压力之下的快乐来源和一丝安慰。
文章插图
(图源:图虫创意)
那么,可乐是如何让你感到快乐、满足的呢?
虽然可口可乐的具体配方我们无从得知,但主要配料是清清楚楚的:水、果葡糖浆、白砂糖、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等。
其中大量的糖分摄入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荷尔蒙的浓度迅速提升,可以说是快乐的源泉所在。
而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产生的碳酸,进入口腔后,与细胞表面的碳酸酐酶相结合,稳定形成碳酸氢根与氢离子,从而带给我们更酸的感受,小气泡的爆裂也会给舌头带来物理刺激。
文章插图
(图源:图虫创意)
此外,可乐中还有维持酸性,从而保证二氧化碳释放量的磷酸,提供特殊风味的秘密配方,以及提神醒脑的咖啡因,多重buff加成,难怪我们会对它欲罢不能。
不过,快乐肥宅水在短时间内,或许会带给你一时的愉悦满足,但从长久来看,它们对健康是一点好处也没有。
碳酸饮料的危害以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对健康最大的危害,在于其较高的含糖量。
有研究表明,我国人均总饮料消费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我国消费量仅为每人每年18千克,2013年就上升至每人每年110千克。
而且“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饮料摄入达到每天1次及以上的比例为18.3%,其中碳酸饮料摄入频率相对较高。
文章插图
(图源:图虫创意)
多数碳酸饮料的含糖量在8%-11%左右,也就是说,一瓶500mL毫升的碳酸饮料,其含糖约40-55克。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应不超过当日摄入总能量的10%,并最好控制在5%以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研究表明,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痛风、心血管疾病等的患病风险,如果你喜欢细细品味碳酸饮料,让“快乐”在口腔里停留一会儿再咽下去,则你患龋齿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 火哥:疫情时代,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 葡萄糖|19岁小伙一天喝4瓶饮料喝进ICU 为什么慢性病找上了年轻人?
- 儿童|“天然补脑菜”,孩子常吃记忆力好,学习成绩好,了解一下
- 补钙|再忙也要隔三差五给孩子吃的菜,补钙益智,长得高学习好
- 补锌|多给家人吃的营养菜,健脾胃,增强免疫少生病,补钙补锌学习棒
- 补钙|孩子要想考试第一名,多吃聪明菜,补钙补铁,长智力学习更轻松
- 补脑|春季孩子吃4种菜,补脑补钙个头猛长,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
- 黄金时间|孩子学习困难并非小事!北京专家贾军朴教授,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 目标|在一款游戏中,我正在学习如何拯救地球
- 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1月19日,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