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状元考卷真迹:全篇两千多字没一处出错,笔迹像是印刷出来的
现今社会 , 高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命中的重要环节 , 也是决定人生方向的一个转折点 , 在古时社会 , 科举可以说直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
科举考试起源于隋唐时期 , 直到清朝末年 , 仍是国家选取人才的主要途经 , 尤其对于出生平凡的人来说 , 科举就是取得功名的最佳方式 。
据史书记载 , 通过科举考试层层筛选出的人才最高的便是状元 , 历史更迭上千年过去 , 陆陆续续出现了几百位状元 , 最让人们惊讶的是 , 他们当时考试的试卷字迹非常工整漂亮 , 放在现今社会来看 , 都是绝佳的好字 。
而这其中就有一位明朝时期状元的考卷真迹 , 这个试卷十分珍贵 , 全篇两千多字没一处出错 , 笔迹完全不像手写的 , 就像是印刷出来的一样 。
文章图片
科举考试环节复杂
自从科举考试成为古时国家选举人才的重要方式后 , 众多优秀的人才通过这个考试一鸣惊人 , 同时也为出身贫寒的学子带来希望 , 为国家效一己之力 。
古代在考试方面要求极其严格 , 不仅考察学子们的知识储备量 , 还要观察他们的仪表体态以及试卷上的字迹是否工整 。 如果当中有人学识不错但书写出来的试卷寥寥草草 , 那么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通过考试的 。
文章图片
专家们通过对现今仅存的明朝状元卷进行研究后发现 , 卷子的字迹非常工整 , 古时的科举考试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取得的 , 不仅会有乡试 , 最终还会有殿试 , 层层筛选留下最优秀的人 。
考中的第一名为状元 , 第二名称为榜眼 , 第三名称为探花 , 一个考生能进入到殿试便以十分优秀 , 用现今的学历来看相当于攻读博士学位 。
综上所述来看 , 状元卷可谓异常珍贵 , 能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 , 被皇帝亲自认定为第一名 , 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已经达到一个学子的顶点 。
文章图片
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真迹
赵秉忠 , 出生于山东省青州市 , 官宦世家 , 在十五岁时便通过府试成为童生 , 1598年层层考级后成功参加殿试 , 当时他年仅25岁 。
后世人们研究他当时高中状元的考卷 ,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 保存完整 , 考卷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 , 每一个字体非常工整就像印刷上去一样 , 根本看不出来时手工书写的 。
文章图片
庆幸的是 , 这个状元卷被赵秉忠的子孙完整的保存下来 , 直到他的十三代子孙时 , 将这份珍贵的考卷捐献给了博物馆 , 这才有了考古专家们对这份状元卷的研究 。
试卷打开近二十多页 , 平铺开后 , 长度竟达到两米左右 , 高度近五十厘米 , 上面还留有当朝皇帝的批示 。 整个试卷洋洋洒洒两千多字 , 找不到一个错别字 , 工整大气 , 卷面上除了当时的试题外 , 还伴有赵秉忠上下三代的个人履历 , 言简意赅 , 清楚明了 。
文章图片
当时考题的主要内容 , 是围绕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来开展 , 实施科举制度就是为了替国家揽收人才 , 辅助治国平天下 , 因此这个题目就是勘察考生对治国与自身的评判 , 以及如何使国家社稷安定 , 百姓安居乐业 , 如何实行变革等等 。
赵秉忠在自己的考卷中发表了许多看法 , 从如何制定奋斗的目标 , 国家官吏等职能部门的设定 , 以及如何制定奖罚机制 , 如何对官兵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锻炼 , 在他的试卷中描述的十分详细具体 。 试卷中包含的众多内容在现今社会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 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
文章图片
结语
通过对这份大明状元卷的研究补充了我国关于宫廷考卷的空白 , 对研究科举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 ,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
一份状元卷 , 在每个朝代都被当作国家机密 , 属于重要文件 , 其中包含的治国理论是不可外泄的 , 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可以完整保存流传至今的状元卷少之又少 ,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状元卷极其珍贵的原因 。
纵古观今 , 我们在博物馆中可以观赏这份考卷 , 也借此呼吁众位莘莘学子 , 可以从这份考卷中汲取更多奥妙 , 譬如字迹工整 , 卷面整洁、答案逻辑有序、内容蕴含深意 , 懂得了这些 , 相信一定可以在考试中增光添彩 。
- 唐朝诗人考上状元的却寥寥无几,他去考中了,还得到公主青睐
-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 明朝重视人才,促进教育恢复科举,皇帝把控殿试,维护皇权统治
- 明朝沿袭前朝修史制度,初期思想禁锢,修史滞后,私人著史繁荣
- 崇祯到底错在了哪里?如何才能自救?
- 宋代最不安分的男人,与状元擦肩而过,拒绝躺平,却被骂了900年
- 明朝最后的战神,打得顺治帝想和他平分天下,名字听着很耳熟
- 为何中国导演几乎不碰元朝、明朝的历史剧?现实因素很重要
- 明朝奇案:女子用妖术害死丈夫,行刑前却磕头喊冤,清官智断奇案
- 明朝时期,对应州之役的战前部署,展现了领导者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