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在我国古代 , 科举制度是国家选取人才的主要方式 。 科举主要分为两种 , 文举和武举 。 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着重文轻武的现象 , 所以我们在了解科举时 , 大都了解的是文举 , 对武举知道的并不深刻 。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最后一个武状元 。
武举制度的出现
历史上唐朝时正式创立了武举制度 , 武则天在长安二年昭告天下 , 每年举行一次武举考试 , 并且考试合格的人会授予官职 , 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正式出台 。 在此以后 , 武举考试被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 , 成为了封建王朝选择良将的重要制度 。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文章图片
在隋朝以前 , 我国古代选取人才的标准通常都是以品行、才德来定的 。 隋朝时期建立了科举制度 , 就扩大了人才选择的范围 , 选择标准也改为了考生成绩 。 而直到唐朝武则天时期 , 武生才得到重视 , 科举制度也以此增加了武举 。
在武举考试中 , 最终优胜者就是“武状元” 。 但成为武状元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 参加武举考试的大多是武功高强的 , 而且竞争压力也大 , 所以想胜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在考试中受伤是很常见的 , 严重的有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 而历史上的武状元也并不多 , 大概也只有208人 。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文章图片
武举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 , 明朝武举制度创建的很早 , 但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 而清朝时期国家大力提倡武举制度 , 重视程度远超明朝时期 , 制度及录取程序都相对严密且公正 , 从而也使民间的习武者对武举都趋之若鹜 。 但纵观历史 , 武举相较于文举来说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 , 历朝的武举被废除的次数也不在少数 。
唐朝的武举主要靠举重、骑射、马枪等内容 , 不仅如此 , 当时的考试同样也看重考生的容貌;到了宋代则规定武举不能只会武力 , 也要会兵法;明朝时则又改为必须先通过笔试才有资格参加武考 。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文章图片
超高的武术天赋
张三甲出生于一个武术家庭但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景气 , 他的父亲同样也精通武术 , 而且特别喜欢带着孩子们锻炼身体 , 在父亲的影响下 , 张三甲从小就练就了一身的武术技巧 。 而且不论是刀、枪、剑、戟还是弓箭、鞭子之类的武器他都能熟练运用 , 尤其是特别擅长使用大刀 。 张三甲在十五岁时就体现出来了他的练武天赋 , 当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人物 。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文章图片
随着他实力的不断精进 , 就连他的父亲也不禁感叹于自己儿子的实力 , 于是张三甲的父亲便把他送到了著名武术家杨国昌先生那里 。 虽然武术在现代已经逐渐衰落 , 但那个时候的杨国昌可是有真才实学的 , 他也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武术在全国闻名 。
而大师杨国昌也不是轻易就收徒弟的 , 必须得有资质让他看好才行 。 张三甲由于长期练功 , 虽然年纪很小 , 但身上非常多肌肉 , 一看就是下过苦功夫的 。 杨国昌二话没说 , 当即就收下了张三甲 。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文章图片
参加科举考试
在二十一岁那年 , 张三甲成功出师 , 他的师傅觉得以他的实力肯定能够获得武状元 , 便极力鼓励他去参加武举考试 。 也就是在光绪二十四年 , 那年朝廷决定废除武举制度 , 而这一届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届武举 , 张三甲就是参加了这一年的武举考试 。 起初 , 人人都不看好他 , 都觉得他衣衫褴褛、看起来很普通 。 可是在武举时他凭借武艺高超 , 很轻松便通过了乡试 , 而人们也惊讶于他为何能精通各种武器的使用 。

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全力踢打都纹丝不动,可惜结局悲惨
文章图片
在参加会试时 , 张三甲很幸运碰到了他的贵人恭亲王 。 当时张三甲正在卖力的打拳 , 恰巧被前来巡视的恭亲王看到 。 对于那些打拳无力、文文弱弱的人来说 , 张三甲一下子就让恭亲王看的高兴起来 , 觉得此人定不是等闲之人 , 就直接让他进入了自己的门下 。 而在接下来的殿试中 , 张三甲果然也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 。 他挥舞着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在马上飞舞 , 这一举动立刻就吸引住了光绪帝的视线 , 直接下令钦点张三甲为武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