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串代码能在艺术圈掀起巨浪?( 六 )


4.NFT艺术 , 还得解决这些痛点
NFT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 实际上早已超出了投资领域 , 而NFT本身还在遭遇“成长的烦恼” 。
首先 , 虽然它为数字艺术解决了防盗及版权归属的痛点 , 但新的版权问题也随之而来 。 目前市场上已经多次出现使用他人艺术品上链、并将该NFT售卖获利的行为出现 , 面对这种侵权行为 , 原创者很有可能投告无门 , 因为究竟谁是这个NFT的拥有者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
其次 , 竞争性区块链服务的出现 , 使得同一个“本源作品”可能会出现多个NFT , 而每一个NFT在特定链上都能保证其唯一性 。 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无国界的特性 , 面对这种流氓Token , 原作者很难找到侵权者 , 也没有成熟的法律条款作为依据提出起诉 。
Web3基金中国社区负责人琴文曾说 , 对加密艺术的侵权不再停留在图像表层 , 而是更深层的对源代码的知识侵权 , 对这种行为的打假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 , 而技术的实际应用层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
第三 , 存储在不同网站上的NFT的“本体”会随着该网站的注销而消失 。 虽然可以通过将本体也上链来解决 , 但将一幅作品“上链”可类比通过“挖矿”获得比特币 , 所需要的的能耗过大 , 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技术能解决这个问题 。 也就是说 , 如果作者本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数字艺术作品 , 购买者有在拍下一副NFT后 , 只拿到了“钥匙” , 房子本身却消失了 。
但脱离虚拟空间所创作的实体艺术品上链 , 实际上在币圈并不受到认可 。 “原生于数字世界的作品符合NFT真正的概念 , 作者选择技术手段进行创作 , 本身就是表达的一部分 , 初衷更加纯粹 。 ”孙博涵说 。
第四 , 艺术品本身的艺术性如何保全?也是NFT面临的一大质疑 。 媒介本身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 传统艺术上链将艺术品“一分为二” , 虽然是先锋的尝试 , 但艺术市场对此有声音认为 , 作品本身的艺术性遭到了破坏 。 在技术与商业的浪潮里 , 传统艺术本身的留存空间是否会受到挤压 , 是不少艺术从业者的担忧 。
“技术是技术 , 上链是上链 , 交易是交易 。 ”目前专注于NFT艺术经济的陈元媛对「甲子光年」解释说 , 使用什么技术创作、在作品完成后是否选择将它上链、最终以什么形式完成交易 , 是三件事情 。
第五 , NFT的交易应该是依托平台还是“去中心化”?同样也还在争论中 , 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
依托交易平台进行的艺术品流通 , 似乎和NFT本身所宣扬的“去中心化”不符 。 但也有认为 , 现阶段针NFT艺术的学术体系和市场结构都尚在建构阶段 。 加之不同的艺术品会有不同的定位 , 有平台、有指引是合理的 。 关于NFT艺术品市场的最终形态 , 孙博涵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一定是主体的去中心化和某些特殊环节的中心化相配合 , 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