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 三 )


可就算如此明白的事情 , 徐阶当然也不能承认 , 回答道:
“王爷训诲极是 。 臣正是为了避嫌 , 才和太岳商量了 , 让高翰文夫妇来做这件事情 。 ”
刚刚还说“臣的弟弟和高翰文夫妇 , 常有来往” , 现在又将这个事情交给了高翰文夫妇 , 我甚至能够预见这件事情的具体推行过程了 。
一听徐阶说完了 , 裕王还挺高兴 , 张居正坐不住了 , 赶紧接过话头:
“还有 , 这个方略去年臣也曾跟王爷提起过 。 当时没有将详情禀告王爷 , 其实这个主意就是高翰文给臣写信的时候提出来的 。 ”
关于“改稻为棉” , 徐阶刚才的说法是“臣曾经向王爷禀报过” , 张居正就给了一句“臣也曾跟王爷提起过” , 而且还专门强调了这个办法的来源——高翰文写信提出来的 。
就此来看 , 张居正的这段话最起码能够达到三个目的:
1、抢占徐阶的功劳 , 这个方略 , 我也曾经提出过 , 只是没说得那么详细而已;
2、挤掉徐阶的功劳 , 这个方略是人家高翰文提出来的 , 徐阶只是转述而已;
3、间接说明自己还和高翰文有联系 , 一直都在予以关照 , 别忘了 , 裕王可是明令要求要照顾高翰文的 。
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继高拱进攻徐阶以后 , 高拱又因为进不去裕王府而和张居正之间有了裂缝 , 现在 , 张居正又和徐阶干上了 。 严嵩当权 , “清流党”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 尚能团结一致 , 一致对外;现在 , 严嵩倒台了 , “清流党”马上四分五裂 , 相互进攻 。
没有永远的朋友 , 只有永远的利益 , 此言不假!

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
文章图片
裕王默思着 , 突然想起了什么:
“我记得嘉靖四十年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 , 就是那个高翰文提了个‘以改兼赈 , 两难自解’的方略 , 书生之见 , 当时就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 这一次该不会又重蹈覆辙吧?”
高翰文 , 毕竟有过“前科” , 有过将“改稻为桑”彻底推向死局的辉煌战绩 , 裕王能有如此一问 , 说明他还不算太糊涂 。
张居正回应:
“此一时也 , 彼一时也 。 高翰文当时提的那个方略本身没有错 , 只是严党当政 , 各谋私利 , 才使得局面不可收拾 。 臣以为只要朝廷把住了关口 , 切实把该上缴国库的银子收到国库 , 把该给棉商棉农的利润还利于民 , 这个方略还是行得通的 。 ”
我们来翻译一下这段话:“改稻为桑”是严党推行的 , 我们“清流党”大力掣肘 , 当然不会成功;“改稻为棉”是我们清流党推行的 , 没有了掣肘力量 , 当然会成功!
一句话 , 我们能落得大好处 , 肯定不会让这个方略失败的!
裕王又望向了徐阶 , 他知道这件事的胜败关键在于徐阶 , 更在于徐阶背后的徐氏家族 。 徐阶会意 , 立马答话:
“商鞅立木之法 , 秦国立见富强 。 有了好的国策 , 又有了可靠的人去做 , 应该行得通 。 ”
翻译一下:这样的事情能让我徐家暴富 , 我比你还担心能不能成功!

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
文章图片
行文至此 , 只想说一句话:突然 , 好想念严嵩和“肩扛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严世蕃!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 , 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 , 个人观点 , 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