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 二 )



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
文章图片
要求提完了 , 裕王开始关心内阁对当前窘迫局势的解决方案:
“淞江那个棉布商叫来了吗?”
张居正答话:
“回王爷 , 出府的时候臣便和徐阁老安排了 。 刚才臣问了当值的太监 , 他们早来了 , 一个由徐侍郎陪着候在门房 , 一个在寝宫回李妃娘娘的问话 。 ”
一听这话 , 裕王的关注点立马转移 , 全都放在了“棉布商正在裕王妃寝宫回话”的重点上 , 隐隐感觉到自己头上有点绿 , 裕王生气了:
“谈淞江棉布的事 , 李妃问的什么话?何况深更半夜 , 怎么能让一个商人到寝宫去!”
你和裕王妃之间的小猫腻 , 我忍忍也就算了 , 竟敢再弄个棉布商来 , 欺负人啊?
张居正一听裕王误会了 , 赶紧解释:
“怪臣等没有说清楚 。 这两个人王爷都认识 , 便是高翰文夫妇 。 ”
听到高翰文的名字 , 裕王的表情开始慢慢恢复:
“是他们?你们请来的在南直隶做棉布生意的两个大商人是高翰文夫妇?”
张居正继续解释:
“回王爷 , 正是 。 高翰文罢了官后回不了家 , 亏得那个芸娘有些积蓄 , 在南直隶和浙江各商行也有些关系 , 两人便做起了生意 。 没有官运却有财运 , 不知他们是如何经营的 , 四年下来淞江的棉业有一半都是他们在做 。 现在在寝宫回李妃娘娘问话的就是高翰文的妻子 。 ”
现在能放心了吧 , 裕王妃寝宫中的棉布商不是男人 , 而是高翰文的妻子——芸娘 。
被“清流党”利用完便一竿子支到浙江的高翰文夫妇 , 利用沈一石留给芸娘的本钱 , 干起了棉布生意;再加上沈一石和杨金水留下的丰富资源;再加上芸娘价值20万白银的惊人容颜;当然 , 还有徐阶、张居正等人的暗中相助;高翰文夫妇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垄断了淞江一半的棉布生意 , 也并非偶然 。

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
文章图片
永远抓不住问题关键点的裕王 , 再次发问:
“你们又是怎么找到他们的?”
这个问题 , 轮到徐阶回答了 , 因为淞江正是徐阁老的根据地 , 他更有发言权:
“回王爷 , 臣的弟弟在淞江老家种的便是棉田 , 一直经营棉业 , 和高翰文常有往来 。 ”
常言道“先有松江府 , 后有上海滩” , 淞江较之现今的上海还要大 。 扳倒了严嵩以后 , 徐阶坚定跟从严嵩的贪腐脚步 , 短短数年便几乎拥有了半个松江府 , 这也是网友们笑谈“徐家汇”地名由来的原因所在 。
当然 , 这还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 重点在于徐阶的弟弟正在做的“棉业”生意 , 因为徐阶接下来提出的“治国良策”就是紧紧围绕“棉业”展开的 。
好 , 我们来看下徐阁老的“良策”:
“臣曾经向王爷禀报过 , 要想弥补国库的亏空 , 眼下最实在的办法便是在淞江扩展棉田多织棉布 , 由朝廷指派商家统一专营 , 既可平抑市价 , 又能把平时被那些商人偷瞒的税赋都收上来 。 这一笔利润每年应该都在五百万以上 , 一半归于商人棉农 , 一半缴纳户部 , 国库一年便可增收两到三百万的税银 。 利国利民 , 确是当前一条切实可行的国策 。 ”
看完徐阶的“良策” ,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简直就是“改稻为桑”的翻版操作啊 , 不同之处有两点:1、“丝绸”变成了“棉布”;2、“改稻为桑”国策 , 没有严嵩的家人参与 。
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 , 徐阶办法就是垄断棉业 , 专一经营 , 获得的利润一半上缴国库 , 另一半落到棉商和棉农手中 。 只是 , “拓展棉田”和“改稻为桑”有何区别?只是 , 改种棉花和改种桑苗有何区别?浙江“改稻为桑”以后 , 百姓面临的生计问题 , 在“改稻为棉”以后就消失了?徐阶的办法听起来是“利国利民” , 可谁有这个财力“拓展棉田” , 谁又有这个财力和关系被“朝廷指派”?
浙江的“改稻为桑”是江南制造局 , 是首富沈一石;淞江的“改稻为棉” , 你猜猜又会是谁?
现在 , 你还会说“清流党”就是第二个“严党”吗?不!他们较之“严党”更甚!

大明王朝:“清流党”,果真就是第二个“严党”?不,较之更甚
文章图片
关于徐阶的介绍 , 裕王终于一下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 直接点破:
“徐师傅 , 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让你的家人来做 。 ”
真想告诉裕王一声 , 你放心 , 他一定会让家人来做的 , 只是出面不出面 , 挂名不挂名的区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