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癌要怎么说出口 关注第二十七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病人|癌要怎么说出口 关注第二十七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文章插图
插图/王伟宾
编者按
癌症作为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 , 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心理负担 , 往往比普通疾病更大 。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对于抚慰患者心理、共同战胜癌症 , 显得特别重要 。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 , 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 , 占全球的23.7% , 平均每分钟有8人被确诊癌症 。 癌症有很多种 , 脏器罹患的肿瘤千奇百怪 。 本报在专业机构辅导下 , 选取一种名叫“骨髓瘤”的血液类疾病临床案例进行了解 。 骨髓瘤的典型特征是“高、难、长”——误诊率居高不下 , 根治难、根治率几乎为零 , 治疗过程比较长 。 对于这类肿瘤 , 患者病程中的恐惧、焦虑 , 医患间的沟通、探讨 , 问题更多更难 。
2021年4月15日—21日 , 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本报采访人员走进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五病区 , 分别从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两个视角 , 探讨何为和谐互动、彼此共情的“新型医患关系” 。
上篇
五病区里的“互换人生”

53床病人发着低烧 , 大中午的人不见了 。
房佰俊抬腕一看 , 表针已指向11:59 , 到饭点儿了 , 邻床病人“告起了状”:“53床胆儿真大 , 去外面吃饭了!”
一上午忙得脚不沾地 , 想起53床刚住进来 , 可能还没“适应角色” , 紧赶慢赶过来 , 人还是不听劝跑出去了 。 这位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五病区的“大家长” , 叹了口气 。
“先别管人家吧 , 阿姨 , 您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 。 ”他对52床的老太太说 。
老太太前年住院化疗 , 病情得到控制就回了家 。 每三个月复查一回 , 但老太太硬是拖了一年多 , 直到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 才又来“投奔”医院 。
昨天听老太太说话不清楚 , 房佰俊就觉得不太妙 。 果然 , 患者舌头变得又短又厚 , 器官已经出现淀粉样变性 , 延长疗程是难免的了 。
“啥时候才能用上药啊?”老太太弱弱地问 。
“阿姨 , 我给您打个比方 , 庄稼地里长了杂草 , 咱是先锄草还是先施肥?”
“那肯定先锄草啊 。 ”老太太的老伴儿接腔 。
“对 , 您现在有炎症 , 得先消炎 , 等锄了草再施肥 , 还愁长不出好庄稼?”
“前年治病花了不少钱……”
“这我还能不知道?等您这口腔溃疡好了 , 咱就开始第一个疗程 , 加个便宜的小药就行 。 ”
这话绝不是单纯的宽慰 。 “加个便宜的小药” , 是治疗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 通过研究 , 房佰俊的团队发现 , 地西他滨对骨髓瘤复发有明显抑制效果 , 比起动辄几千元钱甚至更贵的药来说 , 价格便宜得多 , 医保还能报销 。 去年2月 , 科室把这项研究成果形成论文 , 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英国血液学杂志》(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上 , 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治疗范例 。
53床的老爷子在女儿陪同下回来了 。 看到老人额角微微出汗 , 房佰俊立马关上窗户 , 招呼他女儿用干毛巾给老人擦汗 , 以免感冒 。
骨髓瘤的治疗不算多难 , 应对方案就不下十种 , 但最让医生头疼的是三大并发症:感染、肾衰、骨折 。 这就意味着 , 病人的日常护理特别关键 , 一个细节记不住 , 都可能会打乱治疗节奏 。 但是不少人并不把医嘱放在心上 , 特别是刚入院的患者 。
房佰俊说 , 可不能再带老人出病房楼了 , 一旦感染加重 , 治疗过程就得拉长 , 又受罪又花钱 , 咱图啥呢?
父女俩连连点头 , 这回听进去了 。

血液科五病区 , 位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综合病房楼的26楼 。 300多米长的纵向空间 , 经常处于满员状态 。
骨髓瘤不是实体肿瘤 , 很多人缺乏常识性了解 , 误诊率比较高 , 同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 甚至超过了白血病 。
病人的病程周期各异 , 不分时间点 。 这300多米长的路 , 大夫们每天至少来回走两趟 , 一趟下来要个把小时 。
“冬凌草含片吃上了吗?”“今天排便顺不顺利?”
“布洛芬还没买?我给你一片 , 先给老人吃上 。 ”
……
对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来说 , 查房沟通太重要了 。 听着那一句句叮嘱、一次次耐心解答 , 人们心里会踏实很多 。 与肿瘤对抗的漫长苦旅 , 会极大消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心 。 医护人员要做补天的“女娲” , 把悉心、耐心、细心炼在一起 , 随时为病患注入力量 。
因此 , 但凡查房 , 大夫们都会带好手机和一个小笔记本 , 手机用来随时帮病人约CT、彩超、药品、血浆;笔记本写上病人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 随手撕下递给家属 , 一二百页的小本本 , 一周就能用完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