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之败,论曹刘孙三家的政治博弈( 三 )


建安二十年(215)八月 , 吞并荆南三郡的孙权 , 率兵北上 , 围攻合肥 。
不难看出 , 这十万甲兵 , 本是为了与刘备决战所用 。 此时攻打合肥 , 实际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 , 替刘备返回川中争取时间;否则刘备一死 , 孙权也不得长久 。
太祖征张鲁 , 教与护军薛悌 , 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 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 。 --《魏书张辽传》
可见合肥之役 , 本系临时决定 , 并未准备妥当 , 因此被张辽大败 , 十万吴兵夺气 , 孙权狼狈遁走 。
建安二十年(215)九月 , 张鲁在巴中招降了巴、賨夷帅 , 作为降曹的见面礼 。
刘备回川途中 , 派黄权为先遣队 , 前去招降张鲁;试图利用张鲁在巴中的威望 , 保境自守 。
曹公破张鲁 , 鲁走入巴中 , (黄)权进曰:“若失汉中 , 则三巴不振 , 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 ”于是先主以(黄)权为护军 , 率诸将迎(张)鲁 。 --《蜀书黄权传》

张鲁之败,论曹刘孙三家的政治博弈
文章图片
若失汉中 , 则三巴不振
建安二十年(215)十一月 , 张鲁出巴中 , 降曹 。
曹操利用张鲁在巴中的影响 , 遣张郃“南徇三巴” , 巴西与巴东的百姓被尽数迁徙 。
刘备的入川通道几乎被截断 , 益州一半土地落入曹操手中 。 这就是《傅子》中“张鲁降曹 , 蜀中一日数十惊”的真实反映 。
同年(215)年底 , 刘备入川 , 遣张飞先登 , 与张郃激战于巴西宕渠 , 双方对峙五十余日 , 张郃战败 , 巴中危机解除 。
张鲁降曹对曹刘孙三家影响
曹、刘、孙在建安二十年(215)的一系列行为 , 实际都是围绕着曹操“征伐汉中”的军事行动而展开 。
由于刘备在建安十九年(214)攻占成都 , 孙权遂索还南郡 。 但南郡控制着入川的水陆要道 , 同时接壤荆南四郡 , 因此刘备不舍得归还 , 诡称“须得凉州 , 乃还荆州” 。
谈判破裂之后 , 孙权遣吕蒙袭击荆南 , 夺占四郡(215) 。 刘备闻讯 , 率部出川 , 打算与孙权决战 。
(1)对孙、刘的影响
彼时刘备自领五万精兵 , 已经抵达了南郡前线 , 驻兵油江口 。 关羽另率一支三万人的偏军 , 驻兵益阳 。 合计八万 。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 , 令关羽入益阳 。 是岁 , 曹公定汉中 , 张鲁遁走巴西 。 --《蜀书先主传》
张鲁之败,论曹刘孙三家的政治博弈】会(刘)备到公安 ,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 。 --《吴书吴主传》
孙权麾下军队规模更盛 , 达到十万之众 。 大战一触即发 。
太祖征张鲁……俄而(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合肥之役 , (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 , 破贼十万 。 --《魏书张辽传》
然而同年七月曹操征伐汉中 , 令云集荆州的十八万兵马 , 瞬间偃旗息鼓 。 理由显而易见 , 汉中、蜀中、巴中 , 俱为一体 , 如果张鲁战败 , 那刘备也得跟着完蛋 。
因此刘备顾不得体面 , 草草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 , 将孙权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长沙、桂阳)送给对方 , 同时还把江夏(刘琦的政治遗产)也一并送还 。 孙权则退还已经夺占的零陵 , 双方握手言和 。
注:赤壁之战(208)后江夏郡一分为三 , 曹刘孙各占一部 。

张鲁之败,论曹刘孙三家的政治博弈
文章图片
建安二十年 , 孙刘平分荆州
同年八月 , 土地诉求得到满足的孙权 , 带着本应与刘备决战的十万兵甲 , 围攻合肥 , 替盟友争取时间 。
虽然合肥之战(215)孙权惨败 , 但除了张辽的勇武与吴军的指挥问题 , 可能也和孙权的“战斗欲望不高”有关 。
结合时间背景来看 , 合肥之战并非孙权的原定计划 , 而是替刘备“围魏救赵”的虚招儿 , 在外交舞台上获得大丰收(长沙、桂阳、江夏)的孙权 , 此时对于北伐曹魏 , 不会太上心 。
可以说 , 曹操在七月征伐张鲁 , 在不经意间化解了孙刘一触即发的大战 。
如果曹操能再缓一缓 , 等到五万川兵、三万荆州兵和十万吴兵彻底厮杀起来 , 趁着孙刘两败俱伤 , 再一鼓南下 , 可能天下就统一了 。
(2)对曹操的影响
因为张鲁出降的时间过晚(十一月) , 而曹军本就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见《刘晔传》) , 因此“南徇三巴”的张郃 , 其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攻城略地上 , 而是迁徙百姓 , 在寒冬来临之前 , 掠夺益州的有生力量 。
(曹操)既至汉中 , 山峻难登 , 军食颇乏 。 太祖曰:“此妖妄之国耳 , 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 , 不如速还!”--《魏书刘晔传》